现在在国内能叫的响的寺庙都是景点了,而且还是高价的门票,高价的吃住。拿少林寺来说,真正的寺庙哪里会收门票,既然要钱了,就说明已经商业化了,成为经济的旅游景区。那我们到底该不该为了门票去寺庙呢?如果你有一颗看景的心,那么就去看看辉煌的建筑,还是不错的,如果你把她当成寺庙,去看,那么还是算了吧。毕竟不是当年的味道了。
还有很多这样的寺庙,现在变成了景区。开封大相国寺:大相国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自由路西段。开封是“富丽甲天下”、“自古帝王都”的历史文化古城,民间向有“一苏二杭三汴州”之说。而“大相国寺天下雄,天梯缥缈凌虚空”(元·陈孚),寺院历史上名僧辈出,名士荟萃,活动频繁,寺藏丰富,鼎盛时期辖64禅律院,占地达540亩。高僧、达官、文人、使节、民众出入其特别是北宋期间;佛事,大相国寺、巡幸、文娱、参访、商贸汇集其中,成为中外佛教及文化交流的中心,深为海内外佛教界瞩目。 北京卧佛寺(十方普觉寺):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磐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据元史记载:当时铸铜像冶铜50万斤,用工七千。铜佛身长5米作睡卧式,头西面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卧佛后面围坐着12圆觉菩萨,他们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构成一幅释迦牟尼涅磐于婆罗树下,向12弟子嘱咐后事的景象。 西宁塔尔寺: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它座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喇嘛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第一次知道少林寺是上世纪那部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后来又拜金庸金大师的武侠小说所赐,对少林寺一直充满了崇敬和向往。
明教、丐帮、少林寺……在金大侠的武侠世界里,少林寺一直就是正义的化身,在那些精神矍铄、白须飘飘的老和尚面前,任何邪恶势力都不敢肆意妄为,甭说德高望重的方丈大师了,那些达摩堂、罗汉堂、戒律院的长老们一个个的武功造诣都深不可测,就连在藏经阁中,日常功课就是扫扫地、抹抹桌子的扫地僧都是个不好惹的狠角色呢:)
少林寺确确实实是一座千年的古寺,然而现在却变味了,当下的的少林寺是什么,就是个景点,就是个只知道赚钱的公司。前几年曾经去过两次少林寺,第一次去是在郑州出差时顺便跟团去的,从郑州坐大巴到少林寺所在的登封也就不过50分钟左右的车程,记得那天在大巴车上,导游就给大家讲了许多的注意事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到了少林寺,千万不能随意去撞钟,因为撞一次就会被收取100元……记得那一次大巴车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而游客们都很听话,跟着导游在少林寺里转了一圈就离开了。
第二次去少林寺是陪朋友去的,因为第一次去时就对少林寺没多大的好感,本来不想去的,但那次和我同行的两位老师执意想去,俺也就只好随大流,就从新乡的万仙山开车去的登封,路上就耽误了将近四个小时,傍晚时到的,就在少林寺山门外找了家客栈住下了。
第二天因为我起的比较早,就跟着早上晨练的当地人混进了少林寺,而同行的两位老师就没那么幸运了,其中一位老师有正规的记者证,但卖门票的地方就是不让他进,找了许多莫名其妙的理由来搪塞,直到这位老师发了火,提出要在媒体上曝光后才给了他一张免费券,另外那位老师就只好乖乖地买了一张100元的门票才进去了。
在少林寺里游览的过程我不想多说了,反正不管走到哪个殿哪个堂,到处都是举着旗子挂着扩音器的导游背解说词的声音,外加各种各样的陷阱,到处都能看到穿着僧衣卖香的、卖佛珠的、卖经书的……而俺两次去少林寺,在寺里看见了不少穿僧衣的“和尚”,有聊天的、抽烟的、玩手机的、打盹的、发呆的,就是没看到念经的,这哪里还是佛门清静地啊,不是景区是什么?
再说说少林寺最有名的武僧表演吧,表演时间一到,大家都排着队依次进去,然而在即将进入表演厅的地方又有个“照相”的拦在那里,要求每个进入的人都必须踩着他们放在地上的“两只大脚”并两眼平视前方让摄影师拍照,自然表演结束后就有人来喊,让游客们去看照片,20块钱一张。记得俺当时是把帽子帽檐拉低遮住了双眼就直接进去了,后来就更没去看他们拍的照片了,这些景区才有的现象在少林寺都有,少林寺还是寺庙么,不是!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9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