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朝廷发的,也有自备的,但绝大部分都是自备的。而补子则永远是朝廷定制,钱却要官员自己掏。
朝廷也发,但只发一种,俗称叫“纱褂子”。
外官中,汉官不论文武,只配发到从四品,文官至知府,武官至宣抚使止;满官至从五品安抚使、招讨使止。
纱褂子,就那一层,连单衣都算不上,造价却是不低。俗称是纱,但实际上是“罗”,绫罗绸缎嘛。罗这种丝织品,又可以当坯料又可以当装饰,有各种的花纹,工艺不等,价值差距就很大。
从二品以上,也就是“红顶”官员所穿的纱褂子上用的罗,不可能太劣质。看着跟纱窗似的全是眼儿,皇上一看,这是笊篱成精啦?官袍穿成这样这叫有辱国体,当场就得宰了。所以说,起码质量上要过得去,还得带点暗花纹,合下来,一件上好的纱褂子,一百来两银子是跑不了的。
至于补子,虽然是朝廷发,钱却要官员自己掏。补子是由织造处定制,采用的全部是苏绣,织造处就在江苏嘛。
补子刺绣上,用的染色线比较特殊,叫“十纯色”,上五色红、绿、黄、白、黑,下五色紫、粉、蓝、湖、香。由于是纯色,当时颜料提取是挺困难的。绣法上,主要是彩绣、平金绣、圈金绣这三种绣法。其实苏绣里的技法,有些至今无法用机器代替,更不用说当时了。补子的刺绣都是高级工艺,由于对绣法技术要求高,出活慢产量低,所以其价值就非常高了。
补子是前胸后背各一块,加上内外袍四只袖口以及底摆的海水江牙也是专门定制的,材料费、手工费加起来,应该是有二百两了。这个钱朝廷的内帑府不肯掏,就摊给官员了。
再有,其余的礼服、吉服和补服,也都需要官员们自己做。穷的官员上任的时候,很有些是穿不起新官服的,只好去估衣铺买旧的来穿。
晚清时期,那些京官中的从五品小官,由于经常参加早朝,怕官服磨损得太厉害,干脆就穿彩纸糊的纸衣服了。皇上在屋里,他都跪到殿外头去了,反正当时天才蒙蒙亮,皇帝离得远看不清,也就这么蒙混过关。
清代的官服制度,也是导致官员贪污的原因之一。清朝三年一次京察大计,其中一条就是“大挑”,一看长相二看穿。三年官当下来,衣服都旧了,可能政绩还不错,但万一因为穿戴太次被刷下来,那也太冤枉了。没有几百两银子,连套好官服都做不下来,不贪怎么办呢。从一套衣服开始,越贪越多,好官就变坏了。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9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