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生,著名诗人,曾经火得一塌糊涂。八十年代在校时候开始写诗歌,在《年轻人》杂志发表以后被当时的《青年文摘》《青年博览》杂志转载,然后迅速在国内火起来。
也许是那个年代经过了文革,是文学断代层,所以当人们读到他的诗歌的时候,纷纷为其折服,也成为了那个时代人心中的男神。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原文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报我以崎岖吗?
报我以幸福吗?
报我以不幸吗?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当汪国真出了第一本诗集之后,迅速被抢购一空,那种场面大概也是诗集类图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次。甚至各大校园掀起了一股汪国真诗歌朗诵比赛潮。之后越发不可收拾,《年轻的潮》《年轻的思绪》等作品纷纷出版,盗版书也充斥了城市的每个角落。
像这样几乎是大师级别的诗人,即使不写诗的人也会知道他的大名。我在没有写诗之前也关注过他。转折来自于自己学诗词之后,开始发现原来大师的作品这样糟糕,这首是他的词《江城子》,下面的那首是《虞美人》,不是我故意找这么两首来,是根本都是这个水平,这个不用我多说,学过古诗词的都看得出来这个水平。再录一首《鹧鸪天》大家看
真情难得亦能得,峰回路转见清波。
解读春色无穷意,醉里黄昏云斜拖。
花不少,叶更多,红红绿绿满山坡。
饶是多情成风景,彩霞不流帆不过。
《南歌子》
眼底波涛涌,心中海景城。
万千气象人心胸
广大发扬历史
建新功。
这个作品怎么样,头条有很多行家,不用我说了。几年前汪国真其实已经不火了,那时候我还没学自由体。我想:也许他的古体诗不好,自由体还是好的,那些说他的作品差的也许是故意黑他。接下来又开始接触自由体,我发现原来真的错了,汪大师的新诗水平和古体差不多。他的这些新体诗歌诗与其说是诗倒不如说是语丝小品,也不是说语丝就不好,但是要说那是诗也很勉强。就像是一些数来宝,快书一类的文化项目,也可以喜闻乐见,但是真的不是诗歌。
这两年书法界也开始批评庞中华,田英章,作为外行来看,他们的书法我感觉还不错。也许外行看汪国真的诗歌也是如此吧。
声明:无意黑汪国真,这是我的心里话,绝对没有文人相轻的意思,咱这名气远远达不到相轻的水平。
有的人嗤之以鼻,有的人不以为然,有的人独好这口,究竟如何评价汪国真?
以一种诗歌,以自己的无数诗作,汪国真填补了那个时代的一段空白,成为时代一个不可抹掉的文化符号,汪国真的诗,是那一段文化沙漠中种植的一排排绿树,曾带给我们一些美好的风景与精神的慰藉。
无疑,汪国真的诗激励过我们。记得那时年少青春,新世界正开始在懵懵懂懂的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无论是现实还是心理,我们太需要一种热情,来激发我们面对新世界的满怀希望,我们太需要一种语言,来抚慰我们刚经历文革又面对未来的惴惴不安,我们太需要一种抒情的姿态,来完成与塑造当下的自己。
记得我买过汪国真的一本薄薄的诗集:《年轻的思绪》。不管是否仔细读没读过,我们都把它抄在笔记与日记本里,装饰或者充实自己。我们有时还摘一小段,把它写进课堂的作文中,表达同时代的情思。我们也在写给朋友们的信中引用一些,来相互共勉或者客套客套。我们当时以为,诗人和诗歌,就是这样子的,甚或应该是这样的。
没错,汪国真的诗,明朗,直白浅显,象一种抒情的段子,哲理性极强,几乎就是一种比喻式的格言或警句。时过境迁,回头仔细一看,汪的诗富含哲理但又只是一些大路货的哲理,没有独到视角的思想性。满是格言警句但又缺少让人回味无穷的含蓄与诗意,多用比喻等修辞但独特性艺术性明显不高,貌似深刻但诗作本身没有形成浑然的意象或诗学境界。
是包含思想观念文学视野存在诗学的时代进步了,还是汪国真现象仅仅是一个偶然的文化机遇?
不可否认,作为一种诗歌类型,这样的诗同样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土壤。作为一种诗歌样式,这样的诗同样有许多人喜欢和坚持。作为一种诗歌精神,这样的诗甚至有其存在的某些优势。一句话,汪国真的诗,一笔抹杀不可,奉为经典不能。至少,你不能阻止别人依然喜欢!
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这已经是某种方式的肯定,说明汪国真已进入文化。君不见,许多人写一辈子的“高深”的诗,貌似在文化之中,其实最终却还在文化之外呢!!
.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9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