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的眼睛并不是摆设,相反有些蝙蝠的视觉很好,虽然超声波定位能替代眼睛部分功能,刺瞎双眼的蝙蝠依然可以捕食,但它们仍需要靠眼睛感知光线来区别夜晚和白天。
蝙蝠是唯一一种会飞的哺乳动物,主要在夜晚活动或者在黑暗的洞穴中,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小昆虫为食物的,它们的眼睛通常比较小,跟个黑豆子似的,也有比较好的视力,但是在黑暗的夜里,蝙蝠的小眼睛是个劣势,且主食小昆虫,靠视觉定位的话会比较受限,所以蝙蝠进化出了发出超声波的能力,频率高于2万赫兹,反射性很强,方向性更好,即便是小昆虫也会反射超声,加上蝙蝠不同于鸟类的飞行方式,在空中可以进行高难度的急转弯,于是就能很好地捕食昆虫;食虫蝠对人类来说是一种益兽,蚊子等夜间活动的昆虫就是它们的主要食物种类。
另一类以水果花蕊为食物,也就是果蝠,是体型最大的蝙蝠,眼睛通常比较大,而且这了蝙蝠的体型也大一些,水果又不会动,不需要果蝠靠超声定位,只需要定位树木然后爬到果子边啃食,所以果蝠中有不少不能回声定位,没有相应的生理结构,主要在黎明等外界自然光仍较弱的时候活动。果蝠的活动对于树木有一定的危害,因为它们会用爪子抓破树皮,但是也有不少植物需要靠果蝠啃食,经过消化后种子才能更好地萌发。不管是吃虫的蝙蝠还是果蝠,起飞都需要在空中释放自己的身体,若是不小心落在地面上就不容易飞起来了,需要找个树或者墙壁,先爬上去再起飞。
科学家曾经做过试验,将拥有回声定位器官的蝙蝠双眼刺瞎之后,发现蝙蝠还能够捕食,说明种类蝙蝠并不十分依赖视力,但是视觉对于蝙蝠来说仍然是必须的。在进化的历程中,蝙蝠的祖先就是些住在树上或其他地方的小兽,最初是不会飞的,所以这种小兽就主要夜间活动,避开了很多天敌,慢慢地有了滑翔的能力,最终长出了翅膀,但是由于食物等关系,它们仍然是夜间活动,而且需要从自己的庇护所中外出觅食,这时视觉的作用就显现了,蝙蝠不需要看到什么东西,但是视觉却可以捕捉光线的变化,用于判断时间的变化。
这种小动物的战斗力并不强,飞行速度也不是也特别快,若是光明正大地在白天活动,自然会增加被捕食的几率,尤其是果蝠,因为体型大本身飞行就比较艰难了,落在树上啃果子的时候最容易被捕捉。蝙蝠的夜间活动是漫长的自然选择的结果,而夜晚光线弱,眼睛的作用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多数蝙蝠都进化来以超声定位的能力。视觉系统可以将光学信息传递到松果体这个结构中,而松果体也具有感光作用,但因为哺乳动物的松果体处于脑子中央,有着层层结构的包裹当然不能直接感光,需要视觉系统的反馈,这个腺体可以分泌多种激素,促进生物形成固定的生物钟,感知到周围光线的变化蝙蝠才能在合适的时机飞出山洞树洞觅食。
人类也是一样的,人类晚上容易犯困就是因为夜晚光线弱,脑中褪黑素的分泌就会增加,这种激素促进人的困意,若是褪黑素分泌不足或者夜晚周围有比较强的亮光,人就比较难入睡,经常失眠的朋友就需要看看夜晚周围是否太亮了。
蝙蝠是现存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有的小伙伴会说:啮齿目的鼯鼠族不是也会飞吗?表面上看,鼯鼠确实可以飞,而且它的前后肢之间有飞膜,但其实,鼯鼠并不是真的飞行,它不过是会由高处到低处滑翔而已,飞膜只是起到一个缓降的作用,并不是真的飞行。而蝙蝠则是可以通过挥动两翼来支撑身体长时间在空中并且还能够前行,这才是真正的飞翔。
在我们的认知中,蝙蝠判断方向以及捕猎大都靠的是超声波,也就是回声定位的方法,那么它的眼睛是干什么用的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蝙蝠的习性
前段时间,蝙蝠由于新冠病毒成为了最“热”的动物。随着专家对新冠病毒的研究和解读,我们了解到蝙蝠只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并不是“罪魁祸首”,尽管如此,它也为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远离野生动物、禁止食用野生动物。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现存的蝙蝠一共有两大类-食果蝠和食虫蝠。顾名思义,食果蝠就是以植物的果实为食的蝙蝠,这一类蝙蝠的体型比较大,比如金帽水果蝙蝠的翼展超过了1.5米,而食虫蝠则是以昆虫为食的蝙蝠(吸血蝙蝠是食虫蝠中的另类,以动物的血液为食),它们的体型偏小。
无论是哪种蝙蝠都有着昼伏夜出的习性,在黑夜中如何寻找猎物和躲避障碍就成了蝙蝠最重要的能力。所有的食虫蝠都是通过回声定位的方法来辨别方向和锁定猎物的,它们口鼻部有着复杂的皮肤褶皱,而这些皮肤褶皱实际上就是发射生物波的器官,当生物波碰到物体会反射回来,之后被耳朵接受,然后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分析。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蝙蝠都靠回声定位的方法来捕猎和辨别方向,许多食虫蝠的口鼻部就没有这样的褶皱,也就没有回声定位的能力。
无法回声定位的蝙蝠
大多数的食果蝠都没有回声定位的能力,这是因为它们并没有发射生物波的装置。那么,它们锁定猎物和辨别方向靠的就只能说眼睛和鼻子,这些蝙蝠的眼睛比食虫蝠的眼睛要大一些,而且视力也更加的好,除了眼睛外,在黑夜中,大多数食果蝠寻找果子的方法是通过灵敏的嗅觉。
因此,嗅觉和视觉的配合,让食果蝠不需要依赖回声定位。
相对比较而言,由于食虫蝠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取代了眼睛和鼻子的能力,所以它们的视力和嗅觉都一定程度的退化了,而食果蝠由于没有回声定位,而且还要在夜里活动,所以它们的视力和嗅觉是相当敏锐的。
而且即便是有回声定位能力的食虫蝠,它们的眼睛也不是完全看不见的,只是因为回声定位的能力让它的眼睛能力退化了而已。
(菲律宾果蝠)
既然有了回声定位,蝙蝠为什么还要长眼睛?
对于食虫蝠来说,回声定位确实已经完全的代替了眼睛的功能,而且相对来说,比眼睛还要好用。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曾经做过实验,它刺瞎了蝙蝠的双眼,但是发现蝙蝠的飞行和捕食并没有收到影响。这个实验就是很好的证明。
但是,我们需要明白一点,那就是回声定位做不了眼睛能够做到的事情,那就是对于光线的捕捉,这对蝙蝠判断昼夜的标准是有意义的。而且本身蝙蝠在进化的过程中也是先有了眼睛后进化出了发射生物波的能力的。
所以,即使双眼对拥有回声定位能力的蝙蝠来说已经很鸡肋了。但是,作为主要的器官,它也没有完全消失掉。
总结
无论是哪一种蝙蝠都是可以看见东西的,不过没有回声定位能力的蝙蝠的视力更加好一些而已。这一点其实从它们眼睛的大小就能看出,食果蝠的眼睛明显的比食虫蝠的眼睛要大很多。
在自然界中,会回声定位的动物不止有蝙蝠一种,像海豚也拥有这种能力,但是它们的眼睛也是有存在的必要的,毕竟眼睛即使退化也能看清距离很近的事物,这对于回声定位实际上是辅助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10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