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俗称“七月半”、“鬼节”,时间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盂兰盆”。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盂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汉民族自古就有迎四时之气的风俗,先秦时就有“迎秋于西郊”的记载。”郑玄解为,“迎秋者,祭白帝白招拒于西郊之兆也”。所谓白帝即是秋神,主杀伐,为死神。汉族又有四时荐享祖先、秋尝之祭的风俗,此俗一直传至近代。先秦楚文化中,春秋二祭是鬼神之祭的最重要时间,迎秋、秋尝与秋祭之俗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七月为神鬼之月的俗信。
在汉民族传统的阴阳五行观念中,春夏秋冬分别是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寒季是阴,暑季是阳。南是阳,北是阴。纯阴之鬼与冬、寒、北之阴相对应。五行之水气开始显现的时间正是申,即七月。水气,于七月开始活跃,十一月达极盛,第二年三月消亡。相应地,纯阴之鬼正是在七月开始活跃,十一月达极盛,次年三月沉寂。反应在民俗上即是三大鬼节的出现:七月鬼节,十一月寒衣节,次年三月清明节。故俗语云,“三月七月鬼旺月”。
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即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熟悉的元宵节即上元节,或称上元灯节。三元节时,三官下界巡游,履行职务。它们法力无边,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于七月十五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有罪的人也可向其祈求赦罪。《修行记》云,“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举行“中元斋醮”,俗称“道场”,为民众祈福。是日殿上设“太上中元七气赦罪洞灵清虚大帝平等应善天尊”的神位,广陈供养。卯刻,道众闻鼓上殿,经师们加披五彩云鹤班衣,位列前排左右。高功头戴五老冠,金莲盖顶,身披天仙法衣,手执朝简,在钟鼓齐鸣中拈香、宣表,称“庆贺朝科”,便拉开了法会序幕。法会的一般安排是,除上下午唪诵 《玄门功课经》外,主要是拜《玉皇宥罪锡福宝忏》。晚间唪诵《铁罐焰口施食》,超度前羽后化的祖师,并普渡十方孤魂。
中元节的习俗
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2.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3.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4.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的小鬼用天灯放出去,把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让这些小鬼永远也回不来。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在阴间准备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中国古人把冬天认定为春天来临的征兆,把秋天认定为是夏天消失的征兆。
因此迎春在冬天进行,送夏在秋天进行。
特别是对生物来说,中国古人只准许秋渔猎,春天夏天冬天不准许渔猎。并且渔猎的时候打老残及雄性,不准许打幼健雌性。
所以发展到后来就成了秋狩,再后来就成了秋天是杀生之天。因此后来犯人问斩也是秋后问斩。
这就是春天是生,秋天是杀,概念的由来。
这就形成了古中国人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概念。
中国古人把农历的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定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定为下元节。
这三个节日,本来都是吃寒食的时候,就是不开火造饭吃前一段储存的食品。这就是寒食节。
实际上清明节也是寒食节,九月九秋天登高节也是寒食节。只不过这两个节日都是到郊外去,踏青和登高望远,吃所带去的食品。
寒食节的设立,就是长期使用热的食品要停一下,用凉的食品调节一下。
中国的鬼本来是归到西方冥府之处的,冥府处前边有个桃树,鬼魂见到这颗桃树就魂飞魄散。因此桃树桃木又杀鬼。这就是镇压鬼的桃木剑的原因。
再后来就成了麻杆打鬼。
再后来就是秋天,鬼被收到冥府,渐渐的就把7月15定为鬼节。
再后来佛教也掺和进来了。把本来佛祖喜乐之日,改成了鬼魂的聚会之日,形成了鬼节佛教上的于兰节。
这就是佛教名山大川占的多,而原先名山大川是道教场所。这就是佛学汉化过程中的代价。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10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