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个资料。如果追本溯源,汉族就是生活在帕米尔高原的原住民迁徒到中原然后,开枝散叶后形成的,这就是所谓的“藏汉同源说”。这些人群,几经长达数十万年的岁月冼涤,也曾数度临近崩溃的边缘。所幸因强大的中华文明,始终未被打断过的缘由而留存发展;不象古巴比伦、古埃及等文明曾被残酷的入侵打的支离破碎、首尾不接,所以,汉族终于矗立成为一个古老悠久、传承有序、以一贯之的伟大民族。汉族的发展进程与日本的大和民族,是从带D2基因矮黑人(怪不得人虽变白了,心还那么黑哈),辗转经过东北地区、朝鲜、最终进入日本列岛有点一样,也是辗转曲折、百折千回的百练成钢。不过,汉族比大和民族的历史悠久多了,在文化方面,中华文明也是大和文明所竭力效法的楷模。当然,这些个通过分子人类学和基因学研究族群迁徙的成果。因为未经世界的普遍公认,也因为实在是太专业了,就暂且不论。换个角度吧。从文化角度来说,汉族实际上是个以文化为核心凝聚力、方能生存下来、始可壮大起来的民族,也就是说,汉族是个纯粹的文化民族。正因为,中华文明顽强地顶住了各种外来文明、亚文明的侵蚀,通过柔性的同化融合、刚性的驱逐消灭等“内方外圆”的灵活策略,很好的保持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色。所以是可以说,汉族是个以文化为中心的民族。通过自身文化的凝聚力来认祖归宗、互辩内外,并采取不同方法,应付外来强大或弱小文明的侵蚀和归附。有史记载,汉族最早似源于炎黄两族和东夷族的合并。这是主干,其它族都是支干。起初生活于黄河流域的陕西等省份一带,估计与远古时期的青藏高原帕米尔,还真不太远哈。
汉族,真正举籍成名的,应该是在汉朝。这首先要感谢雄才大略、高瞻远瞩的秦始皇,千古一帝,残暴是残暴了点,但没有他十年之战的“中华大一统”;没有他刚愎自用、强词夺理的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立郡建县等皆归于秦的千秋功德。估计汉族还象散秩在各处的手抄本一样,无法在英明神武、文冶武功的大汉王朝结籍成册,成名一典,而这一鸿篇巨制的书名,就是《大汉族》。有时候,强权专制或中央集权,听闻着不太舒服,但还是相当有效率、有权威强制力的,绝对可以去图谋并完成千秋大事的。如果你一声、我一语地用民主方式去讨论文化统一。估计战争统一,或用十年平六国就行了,文化统一,百千年也成不了。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本人的“剑雄品评文史经济”的头条号文章和历史问答达人的问答,可以阅读本人撰写的系列古典诗词、现代诗歌、对联、美文、历史等品评文章和。原创不易【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未经授权使用本人作品的,本人授权“维权骑士”代为维护著作权权益,请自重】,期待关注,谢绝盗载。
汉族兴起于汉代,但起源于轩辕黄帝时期。这个认同源自各个历史时期的汉族身世自述,尤其是民国时代的章太炎《中华民国解》和近年考释出来的《清华简·楚居》,比较系统的解释了汉族起源问题。大体上,汉族的命名渊源自江汉平原与楚人的历史,转而构成了一种中原式的叙述,经过与草原民族匈奴的长期对峙,又加强了这种身份识别。如下:
一、诸夏与江汉平原
轩辕黄帝经过征伐,代神农氏为天子,而后建立了初步的封建体系和朝廷框架。《史记》记载,黄帝“赐姓十四子”,使其各领四方之族群,又“置左右大监”,而后率车仗巡行天下。此后,其直系后裔颛顼、帝喾、尧舜禹,又继续完善分封,基本囊括了中原及其周边地区。其中,在江汉一带的黄帝后裔,先后为:昌意高阳氏居若水,青阳高辛氏居江水,以及夏人宗邦褒国居于汉中。商汤灭夏之时,夏人可能有一部分从中原向西南方向逃亡,聚居于江汉一带,即商时的“庸”、“縻”部族。因此,江汉一带从轩辕黄帝开始即有诸夏之人。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史记·楚世家》:当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世本》:楚鬻熊居丹陽。《左·桓二年》正義。宋衷曰:丹陽在南郡枝江縣①。《左》正義同上。《左·僖四年》正義引:“丹陽,南郡枝江縣也。武王徙郢。
昌意高阳氏之后裔,在帝喾时期出任火正,因而名为祝融氏,其后分为八姓,居住地位于殷墟的南方,属于江汉南蛮之地。商末周初,在武王号领下,黄帝-夏人的后裔进行了总动员,江汉地区的庸、濮、彭、髦等族姓加入联盟。战胜之后,祝融氏后裔熊绎被成王分封于丹阳,命氏为芈,成为楚人的祖先。
二、秦楚之争
经过春秋战国的纷乱,按照班固在《汉书》中的评论,秦并天下时,炎、黄、唐、虞之苗裔已经快死绝了。这个当然是夸张的说法,实际上,正是楚人的后裔力挽狂澜,诛灭了秦国,而后为汉朝时期汉族的最终形成开辟了道路。
《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赞曰:周室既坏,至春秋末,诸侯耗尽,而炎、黄、唐、虞之苗裔尚犹颇有存者。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尽矣。
清华简《楚居》叙述了楚人的六次迁徙史,大约在战国时迁徙到寿春,自此以原来的淮夷和吴越地区为基本盘,逐渐远离了最初的江汉平原中心地带。秦并天下,楚人后裔项羽、淮夷旧部英布、蒲将军等,以及刘邦和丰沛地区的楚人,相率推翻秦朝。楚义帝分封刘邦为汉王,都汉中,相当于再次回到江汉地区。
由此,经历了整个先秦时代的反复,作为黄帝后裔的楚人,以江汉为龙兴之地,正式缔造了汉朝。天下承平之后,人口大规模繁衍,因汉朝名号和历史认同,华夏族完成了从诸夏到汉族的转型,汉族正式形成。在与匈奴的长期战争中,这种“他称”又反过来强化自我识别,才形成了汉族2000年的固定身份。这个身份能够与轩辕黄帝契合,也能吴越、南方、中原相融合,因此才造就了最为广泛的认同。
《清华简·楚居》:季连初降于隈山,抵于穴穷,前出于乔山,宅处爰波,逆上汌水,见盘庚之子,处于方山,女曰妣隹,秉兹率相,詈胄四方。 季连闻其有甹,从及之盘,爰生[纟呈]伯、远仲,游徜徉,先处于京宗。 穴酓迟徙于京宗,爰得妣列,逆流哉水,厥状聂耳,乃妻之,生侸叔、丽季。 丽不从行,溃自胁出,妣列宾于天,巫[并戈]赅其胁以楚,抵今曰楚人。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11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