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过春节看张家界土家人如何过大年,这是我周怀柏亲自写的
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五洗邋遢,二十六炒炒米,二十七推豆腐,二十八打粑粑,二十九熬腊肉,三十过大年祭祖。我们出生在80年代我们经历了这种感觉
二十四过小年,在张家界过小年喝自己家酿的米酒,米酒有糯米酒,有包谷酒。过年的时候,就拿出来喝了,
二十五洗邋遢(脏东西)把自己装的东西全部洗干净就是扫扬尘(灰尘),清洗大家庭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要将房屋的里里外外打扫一遍,迎接一个红红火火的好来年。
二十六炒炒米(去赶场)北方说叫逛庙会,我们南方呢,叫赶场。买上海带,木耳,过年必需品,亲朋好友来吃的东西,甘蔗,糖果,炒爆米花,炒炒米,自家的花生
打炒米这种机器相信很多人都没有见过了。
二十七推豆腐
豆腐看起来单调,吃起来清淡,制作却是异常繁复和累人的。尤其在现代化的机磨没有时兴以前,都是推动石磨磨豆子,因此老家又将制作豆腐叫做“推豆腐”,一个推字写进了太多的无奈也包含着无限的深情。豆腐做的菜非常多,干豆腐水豆腐等
二十八打粑粑
土家人有这样的民谣:“腊月二十八又打粑粑,将蒸熟的糯米,倒入石槽内,经过几个人不停敲打,直到变成黏成一团的圆球,最后再将这团圆球,用手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球,放在涂上熟油的大方桌上,再用门板一压,这些小球就成了一个一个的圆形糍粑,放置几天后,糍粑变硬,泡在干净的水中,可以存放至整个正月。
年粑粑做好,到了正月,走亲访友拜年的时候,便成了土家人必备的手信,有时候拜年,以后给亲朋好友回真的礼物就是糍粑。家拜访的时候也可以烧的吃,煎的吃。
二十九熬腊肉
用炭火将猪肉皮烧黑,清洗,进行炖,不是简单只是腊肉一门事,这一天很多事要做了,烧猎头,腊肉、腊鱼、香肠、血豆腐、清菜、海带、木耳全部洗好,土家人的习惯都是要把家里好吃的东西,全部煮好,炒好,炖好,一般都要忙到半夜里,只等年三十早上起来吃。
三十过大年祭祖
过年这天,土家人有个习惯,就是早早起来,将年饭办好,把一桌子菜全部放在桌子,看看门票是否有衣裳都要收进来,然后跑到外面放鞭炮。鞭炮放的早,证明这家的年饭已经开始了。一定要关好门窗,首先到中堂点灯,不要熄灭,之后在桌子倒酒请仙人吃饭,仪式一般持续3分钟左右,最后全家才可以一起吃年饭。等大家全部吃完了才可以开门。
过年这天,小孩不许哭,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如:死、去、拐哒(惨啦)、懒门搞(怎么办)呀。等等。再就是,过年这天吃饭时,不许喝汤,讲过年喝汤哒,办什么事都肯落(下)雨。
三十过年这天下午,土家人都有送亮(祭拜)的风俗。就是下午吃了饭,早早地去给死亡的长辈,亲人去送亮。一是表示对死去的人一种尊重;二是过年哒(了),亲人来看看他们,给他们送点祭品,让他们在九泉之下不寂寞;三是深深怀念以过世的亲人。
正月初一这天,土家人都有比起早床的风俗。怎么比呢?就是看谁家的鞭炮放的早,鞭炮一响,迎接新的一年真正开始。
这天,也不许扫屋,不许倒水,扫屋表示将吉利东西扫走哒(了);倒水表示将财喜倒出去哒(了)。土家人过年,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有句话可以证明:三十的火,十五的灯,
我的家乡湖南汝城县正月有舞香火龙的习俗。
汝城县是千年古县,理学故里。汝城人民过春节是很热闹的,风俗很多,舞香火龙就是其中一项活动,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
舞香火龙通常由农民来举行,正月初十到十五尤其盛行,正月十七以后销声匿迹。
舞香火龙需要众人合作完成。首先,需要确定大家各自的作用,谁舞龙头,谁收红包,谁发红帖。第二,印刷红帖,买香,纸,蜡烛等,砍竹子。第三,从田里挑来稻草,放在祠堂里,大家齐动手,编织草龙、花灯、收钱箱。第四,派人分发红帖。第五,傍晚,大家齐聚祠堂,在草龙上插香,点燃,放编炮,香火龙出发,穿行在大街小巷。第六,舞龙结束,大家在河边化龙。第七,计算红包收入,刨去成本,余下的钱大家分了。
舞香火龙是汝城人民年俗里独特的风景。接香火龙,那是要花钱的,买鞭炮、烟花,准备红包,可是,人民愿意啊!香火龙一到,鞭炮顿时轰响,烟花呼啸冲天。香火龙在主人家门口作三个揖,然后就走,主人便笑着递上红包,香火龙组里的人接过红包,又会发给主人一张拜年帖。老板、单位、有钱人给的红包,往往很大方。在机关单位、农村,如果场所宽敞,香火龙还会欢快的舞上一段,同样,鞭炮、烟花齐鸣,夜晚的汝城城乡,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1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