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丝绸生产仍然历久不衰,尤其以百年企业“丝二厂”为代表,通过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南充丝绸业形成一条集缫丝、织绸、炼染、服装、家纺制品、旅游产品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续写着千年的辉煌与荣光。
1912年,西充县占山场富商傅骏三在南充县都京坝创办兴隆丝厂,首开南充采用机器进行缫丝织绸生产的先河。
1914年,张澜先生在今天顺庆区南门坝创办果山蚕业社,传授孵蚕种、栽桑养蚕、改良蚕种的新技术,并购置60部脚踏缫丝车缫制扬返丝,首创南充缫制匀度扬返丝之例。
1915年,南充缫制的蚕丝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头等奖;1924年,丝厂缫制的‘金鹿牌’生丝获得国际博览会金质奖。
1917年,张澜先生和盛克勤等人集资白银5万两,在今天顺庆区学院街创办六合丝厂,并于1929年迁至南充县都京坝。
1921年,由南充县商人常俊民创办的合记丝厂收购兴隆丝厂后更名为同德丝厂。1928年,丝厂购置蒸汽锅炉和发电机,首次用蒸汽煮茧缫丝和点灯照明。
1931年,受世界经济危机等多种因素影响,上海丝价猛跌,南充境内各丝厂歇业,为了共渡难关,六合丝厂和同德丝厂合并更名为同六丝厂,成为当时全省第一大缫丝厂。
1936年5月,四川省政府将四川大华生丝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改组成四川丝业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官商合办,同六丝厂更名为四川丝业公司第二制丝厂,简称“南充丝二厂”。
到1941年,四川蚕桑业出现转机,南充丝二厂抓住机遇,招收工人、蚕丝绸技术人员、留学海外精通蚕桑业的人才,并添置设备,扩大生产,创造品牌。
到了1978年,全国工业经济迅速复苏,丝二厂年产值在9000万元左右,1990年突破亿元大关。
这个生产规模在当时不仅是中国第一,甚至堪称亚洲第一。当时丝二厂的职工最多时上万人,被称为亚洲最大的万人工厂。
当时,南充市农业收入一半来自栽桑养蚕,4个城里人就有2个人吃丝绸饭,南充工业的半壁江山当属丝绸产业。
但随着市场全球化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和江浙丝绸、国外丝绸的异军突起,南充丝二厂产销脱节,步入困境。
后虽经政府改制成立了南充嘉丽华丝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但终因其产品的研发能力弱、技术设备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而破产。
1996年,“嘉丽华”剥离出有效资产,组建四川南充六合集团公司。
曾经被中国国家相关单位授予“中国绸都”的荣誉称号共有七家。
其中,南充2005年4月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绸都”称号。
但南充同时也是“千年绸都”,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华阳国志》记载,南充丝绸早在唐代就已闻名全国,并成为宫庭的贡品。
1912年,傅骏山在南充县都京坝创办兴隆丝厂;1917年,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张澜等人在南充市创办了全国唯一的蚕丝中等专业学校——四川省蚕丝学校,后又力促盛克勤等人集资白银5万余两,创办六合丝厂;
1936年,同六丝厂更名为四川丝业公司第二制丝厂,简称“南充丝二厂”。其间的1924年,丝厂缫制的“金鹿牌”生丝获得了国际博览会金质奖。
丝绸产业曾是南充的支柱产业,丝绸业从业人员多达10万之众,栽桑养蚕的农户超过100万户,可以说占据了政府财税收入的半壁河山,也是不少农村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现在,南充是全国四大蚕桑生产基地(来宾,南充,六安,晋城)之一,六合集团生产的丝绸产品仍畅销国内外。(昌斌视觉/图文原创,部分资料数据来源于网络和景点介绍)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11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