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在中国画里,不仅仅是笔墨纸砚的墨,是一种材质,而是一种美的重要因素。
如果中国画没有墨,那么,中国画的精神,就会大大降低的。
所以,中国画可以不要“颜色”,但是,不能不要墨。
中国画里的墨和笔是形影相随的,所以,中国画非常讲究“笔墨”。
如果把中国画的笔墨,用现代化的词翻译一下。
那么,笔就是造型问题,墨就是“色彩”问题。
中国画没有所谓的“色彩”这个概念,但是有“墨”这个概念。
为什么“墨”就是中国画的色彩呢?
,也是我思考多年的问题。绘画是要讲究质感的。
中国画与西洋画一样,都是要讲质感的。
如果没有质感,那么绘画就没有表现力,没有艺术的力量了。
中国画用什么表现质感呢?仅仅用线条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中国画很早就出现了用淡墨渲染勾勒线条的方法。
这种淡漠渲染,是中国画用墨开始认识到“墨分五彩”的肇启。
唐代的画家韦偃是最早用宣纸画画,也是最早的写意画家。
所以五代时期,中国画家就完整提出了墨分五彩的理论。
从此,中国画进入水墨画的主流时代,墨在绘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中国画的“笔墨”一词,甚至影响了文学,文学家把文字的使用能力,也叫做“笔墨”。
墨,不但在中国画中是主体的地位,也是绘画质感的重要手段。
画家通过对用墨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除了“墨”分干湿浓淡清,还非常讲究积墨,焦墨的画法。
这些画家提高了中国画墨的表现力,产生了墨的“透明感”。
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完全用墨画的,而且,这种“黑色”画出来的虾,居然可以感到虾身的“透明感”。
李可染先生,精通中国画和写意画,洋为中用,把中国画的一面发挥到了一个新的极致。
绘画中的透明感,是中国画和写意画共同的追求。
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写意画用色彩的变化对比来实现多层次和丰富性的质感,而中国画是意象美的质感。
这种意象美,超越了视觉的直观性,所以,又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欣赏性美,这就与写意画的直观性有很大不同。
由于中国画的笔墨具有超越直观的意象性,所以,也是西方现代绘画无法达到的艺术高度。
墨是中国画的魂,墨是中国画的精神。学习中国画,就有学会用墨,也要提高对笔墨的理论认识。
墨也不是像写意画那样的素描,也不是简单的直观的“灰白黑”的色彩概念。
比如说,中国画可以用焦墨画出非常清秀的山水画和人物画。
这种焦墨,并没有“墨分五彩”,而是通过用笔的虚实,用墨的“留白”把质感还是表现出来了。
所以,中国画的用墨,实际上也是非常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绘画方法。
墨在中国画里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元素。
且不论在工笔画中墨的运用,单就写意画而言,无论山水、花鸟、人物,墨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墨分“五彩”,是指墨的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然其用意可以肯定,即要求黑色有丰富的变化,犹如有青、黄、紫、翠等诸多颜色一样,描绘出事物气韵生动的本象。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譬如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不同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对于中国画而言,笔、墨是其基本技法。中国画的吸引力,在于笔法和墨色,这是传统绘画留下的宝贵经验。墨者,乃形之血、形之神。形象中的微妙变化,以及线所达不到的地方,就要靠墨来完成了。
墨,有渴墨、焦墨、泼墨,挥毫之间,既出于偶然又出于必然,似在有意、无意之间。
中国画是以水墨为主。就技巧而言,用墨便是根据作画时笔中含水墨量的差异,产生干、湿、浓、淡的诸多变化,从而在绘画语言上表现不同的绘画效果。这也是中国画用墨的奇妙之处。
古人有“惜墨如金”之说,用墨要适量、恰到好处便好。
谈到用墨,离不开用笔。笔法的运用不仅能把墨的“五彩”表现的淋漓尽致,并且能充分地表现事物的外在与内涵。这只有在不断地探索中才能发挥出来。正所谓“勤能补拙”、“熟能生巧”。
让我们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发扬光大并创新,创作出有感召力的人民群众喜欢的作品。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12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