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大气污染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已经构成影响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呼吸系统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许多疾病起病隐袭,肺功能逐渐损害,致残率也高,给社会和国民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雾化吸入疗法是利用气体射流原理,将水滴撞击的微小雾滴悬浮于气体中,形成气雾剂而输入呼吸道,进行呼吸道湿化或药物吸入的治疗方法,作为全身治疗的辅助和补充。与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等方式相比,雾化吸入疗法因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具有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等优势,被国内外广泛应用。
由于肺组织本身的特性,吸入疗法尤其适合呼吸疾病的治疗,肺部有巨大的肺泡表面积、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狭小的气血通路、低酶活性、肺泡细胞膜较薄、肺深处较慢的清除速率,非常适合药物在肺部发挥作用。因此吸入疗法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具备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而在常见吸入疗法中,雾化吸入具有诸多优势,雾化吸入疗效确切,适应证广泛,潮式呼吸既可有效,无需患者刻意配合,使用简便,无需特别学习,可使用高剂量药物,可同时辅助供氧,可实现联合药物治疗。
雾化吸入疗法覆盖十大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为医务人员开展规范的雾化吸入治疗工作提供了参考,具体可用于以下呼吸系统疾病:
常用的雾化药物主要有四大类, 一、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为最强的气道局部抗炎药物(ICS),国内已上市雾化剂型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包括布地奈德(BUD)、二丙酸倍氯米松(BDP)和丙酸氟替卡松。二、支气管舒张剂:短效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SABA),包括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短效胆碱受体拮抗剂(SAMA),包括异丙托溴铵。三、抗菌药物:我国目前尚无专供雾化吸入的抗菌药物制剂,不推荐以静脉制剂代替雾化制剂使用。四、祛痰药:包括N-乙酰半胱胺酸和盐酸氨溴索,但盐酸氨溴索雾化剂型国内尚未上市。
总之,雾化吸入疗法是治疗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较为理想的常用给药方法,适应人群广泛(包括婴幼儿、重症患者等)。另外通常称为“呼三联”的三大药物(地塞米松、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不适合雾化用,需加以注意。
参考文献: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6 )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2012)
什么时候需要做雾化?
雾化准确来说,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被称为雾化吸入疗法。
用这种方法治疗时,孩子们通常需要佩戴专用的雾化装置,也就是一个面罩。这种面罩能把储存着的液体药物像雾一样散出来。相比于口服和输液,雾化疗法可以通过呼吸让药物直达肺部(而不需要经过全身,被身体吸收后再产生效果)。
这样,治疗所需的药物剂量会更少,副作用和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都会大大降低。
普通感冒做雾化?
NO!普通感冒用雾化简直就是大材小用,完全没有必要。
一咳嗽就做雾化?
多数时候不需要。别把雾化吸入药当止咳药。很多时候咳嗽是不需要太担心的,它是在帮身体排出痰液。
雾化治疗可用于那些疾病?
2012年发表《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以表格形式列出了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治疗推荐方案:
2018年发表的《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指出,糖皮质激素雾化治疗在儿科可用于以下疾病:哮喘、婴幼儿喘息、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性肺炎/支气管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变应性咳嗽、百日咳/ 类百日咳样综合征、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管插管术中和术后治疗。
怎样避免雾化治疗的副作用?
可以看出,雾化治疗是相当安全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它不是网帖中所说的洪水猛兽,但也不是万应神器。
要避免雾化治疗的副作用,首先要避免滥用,尤其是不要在雾化治疗中随便乱加药物。
比如专门用于静脉使用的药物制剂,里面常含有酚、亚硝酸盐等防腐剂,吸入后可诱发哮喘发作;而且不是专门用于雾化吸入的药物制剂,无法达到有效雾化颗粒的要求,无法经呼吸道清除,可能沉积在肺部,从而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另外,中成药和其他许多药物,没有专门的雾化吸入制剂,在用于雾化治疗方面的安全性证据也不足,所以不应该用于雾化治疗。
另外,短期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虽然没有前面说的那些全身性副作用,但是个别患儿使用不当的话,可出现口腔真菌感染,通过吸药后漱口或暂时停药1~2天,以及局部抗真菌治疗即可缓解。其他还有声音嘶哑等,但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吸药后清水漱口也可减少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果需要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应及时调整药物,直至最小有效维持剂量,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减少全身不良反应。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12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