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明天就是夏至了,也意味着盛夏正式来临了,更加炎热的酷暑即将奔袭而来,不管你做没做好准备,当然,也并没什么准备可做,一年四季就是这样的周而复始,不会因为谁停留,亦不会有任何改变。夏至和冬至一样,是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之一,作为一年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24节气中最早被确立的节气,中国最早在周代就确定了24节气中的4个节气,即夏至,冬至,春分,秋分。
当时是怎么确定的呢?采用土圭测量法,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却非常有智慧,在地上插一根杆子,正午时分测量杆子投影的长度,测量一年的时间,一年之中杆子投影最短的时候就是夏至,最长的时候就是冬至。然后夏至和冬至中间取其一半的时候,就是春分和秋分。
中国古代对于夏至是非常重视的,有很多有趣的习俗,这些民俗活动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而有趣,虽然现在的很多习俗已经慢慢被我们淡忘,但是通过对它们的了解,依旧可以反映中国传统生活的千姿百态。夏至成为节日是在宋代的时候,有文献记载北宋的时候夏至要放假三天,相当于一个法定假日。夏至过后一天热似一天,毕竟马上要入伏了,这时候确实是一年中最炎热的一段时间,夏至这个节日就是围绕如何平稳度过暑期,安然度过伏天来设计的。
夏至的时候,刚好是农作物正要丰收的时期,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又非常重视农业,每年夏至的时候皇帝都要率众臣去地坛祭地,感激大地带来的丰富物产,养育了众多的人类。
除了祭地,夏至民间还有求雨的习俗,希望老天爷多给点雨水,让庄稼能好好生长,除了求龙王,还有求二郎神的,二郎神是中国古代的水神,还有更特别的是向关公求雨。如果雨水过多,也有带着扫晴娘求晴天的。
在辽代的时候,夏至这天女人之间要互相赠送礼品,比如香包,香囊,彩扇,都是入伏后非常实用的东西,香包香囊用来驱蚊,扇子则可以遮阳去暑。
时至今日,夏至的习俗更多的体现在饮食方面,毕竟中国人过节,离不开的就是吃。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在北方,夏至当天都会吃“夏至面”,有的地方习惯吃热汤面,一碗面下肚出一身汗,体温降下来反而觉得凉快了。还有很多地方更是可以撒欢的吃凉面,这时候天气炎热,适当吃一些生冷食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会因为寒凉而损害健康。
在南方的一些地区早上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的意思。所以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完馄饨再给孩子们称个体重,增加了寓意孩子能更健康的成长。
夏至,你会吃些什么呢?
今天夏至了,想起那年吃的红李子。
因为我们这儿(湘北)有风俗:夏至得吃水果。
那一年,我还小,犹记得天气热,蝉儿在树上拼命叫。妈妈从地里回来,拿麦草帽兜了一帽兜红红的李子给我们姐弟吃。
那时水果还少,李子都不常见。这一帽兜李子,还是妈妈从较远的山那边亲戚家摘来的。因为水果少,农活又忙,妈妈很少给我们找来吃,这一回,如此郑重其事。她当时说就是因为夏至节气,要吃水果。
小孩子家嘴馋,对吃的格外留意,连带着也记住了“夏至”这个节气。以至后头,一见到李子熟了,就念叨着“夏至快了”。
图片转自网络,侵删。
我们这里为什么要在这一天吃水果?好像别处也没有这个习俗。估计依时令,这个时候水果较多,形成了一种仪式,也说不定就是我妈那时爱心泛滥了,呵呵。
好哒,就不拉家常了,正经看看在夏至这天都有些什么活动与习俗吧。
夏至是个时令节气,节气与农时相关,所以这些节气的活动与习俗在各地农村较为盛行,内容也大多与农业相关。
在古代,这可是个重大节气,与冬至地位不相上下,说来也有趣,夏至与冬至,正是一个昼最长,一个夜最长的时节。
哎,又扯远了,说夏至。
在周代,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祈求消灾保收。这种祭天仪式到后世都一直存续,各地农民在这一天祭祀神灵,祈求风调雨顺——北方多求雨防干旱,南方多求晴防灾涝。
到了宋代,从夏至这天起,朝中百官还要放假三天。
除了这些农业祭祀仪式,以及趁此放假的活动外。在这一天,还有一些关于吃的习俗。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过后,白昼一天天短一些,吃个面,应个景儿。有些还爱吃个夏至饼,擀面为饼,烤熟之后,夹以青菜豆腐等,祭祀过天地后就自个儿吃了。
还有部分农村,以前流行在夏至“称人”,就是把孩童放在箩筐里或站在秤台上称斤两。知肥瘦。为啥选在这天称,估计长天白日无事,称一称小孩,看他(她)长重了没,炎热的夏天就要来了,莫要苦夏变瘦了,立此存照。
今天夏至,也没吃着李子,我估计我妈早忘了这茬了。这上面的许多习俗,大家也都记不得了吧。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14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