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在统一天下之前一共经历了九次迁都,其实这九次迁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六次基本是出于发展目的迁都,后三次则属于战略目的迁都。了解了每次迁都的目的,最终为何定都咸阳就很好理解了,当然是出于战略考虑。
(秦国次此迁都地图)
第一阶段:前六次迁都的目的地分别是:西垂(今甘肃东南)、秦邑(今甘肃清水县、张家川县)、汧邑(今陕西陇县南)、汧渭之会(今陕西眉县东北)、平阳(今陕西眉县西)、雍城(今陕西凤翔县内)。从上图的迁都路线来看,基本是一路东迁。我们知道秦国是游牧出身,最开始生存在众多游牧民族的夹缝当中,在征战中逐步强大,而一路向东迁都可以看做是秦国从游牧向农耕转变的过程,从较为落后的游牧民族逐渐靠近经济文化更为发达的西周腹地。
第二阶段:我们分别对这一阶段的三次迁都进行分析,这三次迁都都和秦国面临的局势分不开
-
从雍城到泾阳(今陕西咸阳市泾阳县):雍城可以说是秦国监督时间最长的都城,前后长达294年,之所以迁都至泾阳,主要是秦灵公为了摆脱旧贵族势力的羁绊,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泾阳此时只是作为雍都的陪都。
-
从泾阳到栎阳(今陕西西安市阎良区):这次迁都是在秦献公时期,我们知道战国初期秦国被强大魏国打的挺惨,秦献公于是选择了和魏国死磕。由于魏国和秦国的争夺重心主要集中在河西之地,所以献公决定将都城东迁至岳阳,此时的栎阳更像是一个前敌指挥基地。
-
从栎阳到咸阳(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这次迁都是在秦孝公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秦国从此逐渐变强,但此时变法只能算是初步成功,新法依旧受到保守派和旧贵族的强立阻挠,为了扫除障碍,而且栎阳由于距离河西之地太近,太过靠近前沿阵地作为国都太过危险,所以最终决定迁都。而这次之所以选择咸阳,则是因为咸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从地理位置来讲,咸阳扼渭水之渡,地势平坦,北有九峻山,易守难攻;南临渭河,水源充足;临近西周故都丰镐,开发较早农业发达;遥望终南山,物产丰饶。更重要的是,它处于东西、南北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于志在天下的秦国来说,咸阳作为国都再合适不过,秦王居于咸阳,大有居中指挥,傲视群雄之态。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16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