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此句出自北宋晏殊的《木兰花》,关于诗句赏析及解释,网上已有太多,这里不再赘述,只谈我自己对于此句的理解。
首先谈谈对于第一句“天涯地角有穷时”的理解,为何天涯、地角会有尽头呢?天涯地角到底有没有尽头?
古人信奉“天圆地方”论,以此理论为依据,天涯地角确实有尽头;那在哪里呢,肯定是天与地连接的交点,可不就是天涯地角了吗,为啥呢,因为天是圆的,半圆与矩形连接的相交处,不就是角吗。
而我们早已发现,地球是圆的,天也只是围绕地球的大气层。假若定义某一点为“天涯”或“地角”,以此点直线往前,短期内可能会觉得无尽期,但假若走过一圈,发现又回到了起点,那此时这个“天涯”或“地角”,还是不是天涯地角呢,到底有没有天涯地角呢?
这只是在地球上的情况,如果我们放眼宇宙,宇宙有没有尽头?这个要等待科学的探究,暂时不得而知。宇宙又是什么形状的呢?会不会也是圆的,宇宙之外是否还有什么更大的空间?
其实探寻天涯地角的过程,就像我们的人生,我们赤条条的生,带着某种期望,走向赤条条的死,来去之间,就是一个循环。也许我们暂时被迷雾阻挡,看不清未来,可时间还是逼迫我们一步步往下走,不管前面是深渊还是坦途。等走过了那段坎坷,回想过去那么难的局面,还是走过去了,然后我们又一无所有的踏上死亡的归途。所以我更信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
再来谈谈对于“相思有没有尽头”的理解,相思有没有尽头呢?相思是什么,是脑海中产生的一种想法。想法能维持多久?佛教中讲时间单位,须臾之下有罗预,罗预之下有一弹指,弹指之下有一瞬,瞬之下有一念。有人换算成现代时间单位一“瞬间”等于零点三六秒,人脑海中的想法,一瞬间会产生不计其数。
即使你当下在发呆,放空大脑,念头也会产生;你的大脑可能会产生:我在干吗,我在哪里……无数念头。从这个角度讲,想法确实是无穷尽的,除非一个人的脑死亡,念头才会终结。
我们应该以一种豁达的态度来对待相思,人的一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严格意义上来讲,相思也是一种不存在。只要是过去,就可以说不存在,当下的过去,也只存于脑海,而这个过去,是你的经历,在过去的那时,确实存在过,可是在当下,却已只是虚空。一个人的一生,即使被一代一代人记住,而这个人,也确实已不复存在,脑海中的过去,都将归于“无”。任何事物,都将归于“无”,不可执着于过去。
首先个人非常荣幸解答,这句诗词的出处是《玉楼春·春恨—宋代:晏殊》原词: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整首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作者抒发人生感慨时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更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年少”句叙述临行之际,闺女空自泪眼相看,无语凝咽,而“年少”的他却轻易地弃之而去。年少,是指思妇的“所欢”,也即“恋人”,据赵与时《宾退录》记载,“晏叔原见蒲传正曰:‘先君平日小词虽多,未尝作妇人语也。’传正曰:‘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岂非妇人语乎?’叔原曰:‘公谓年少为所欢乎,因公言,遂解得乐天诗两句:欲留所欢待富贵,富贵不来所欢去。’传正笔而悟。余按全篇云云,盖真谓所欢者,与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这是晏几道为其父此词“年少”语所作的无谓辩解。实际上,此词写思妇闺怨,用的的确是“妇人语”。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16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