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天府之国”,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位于成都平原的四川成都。早在三国的时候,成都就已经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当年刘备亲自去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在给刘备的《隆中对》就写到: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但实际上最早的天府之国,所指的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四川成都,而是我们现在的陕西地区。这个记载来源于刘向的《战国策》: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这是当时身配六国相印的苏秦去游说秦国的时候所讲的。另外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关于张良的篇章里也有相关的记载:
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所以,最初的天府之国还真不是指的我们今天所说的四川成都,而是今天的陕西关中一带。 关中一带之所以能被称为天府之国,其实也很好理解。毕竟,当时的关中一带居于四关之中,十分的安全。而且土地肥沃,境内又有渭河流经,农业基础好,在加上当地本来就物产丰富,这天府之国的美誉也是实至名归。
至于后来为什么天府之国从陕西关中到了四川成都,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关中虽有四关的守护,但这个鬼地方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十分频繁;再加上由于大规模的农业开垦,导致关中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年年下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所以这里也就失去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这里是熊二读史,一起来读陕西历史。(本文约700字,阅读需时2分)
说起“天府之国”,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四川盆地这块宝地。
而在秦汉时期,“天府之国”指的可不是四川,而是当时的经济政治中心——关中盆地。
《战国策·秦策》记述了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的一段话:
“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这里的“天府”明显指的是秦国统治中心关中,这也是关中盆地号称天府的最早文献记载。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的“天府”并不是关中盆地的特权。
《战国策·燕策》记载苏秦北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此所谓天府也。
看来是苏秦这个大忽悠比较喜欢用“天府”这个词。
那这个“天府”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
东汉的郑玄认为:“府,物所藏。言尊此所藏若天府然。”
- 唐代的颜师古称:“财物所聚谓之府。言关中之地物产饶多,可备赡给,故称天府也。”
综上可知,“天府”的意思就是物产丰富,储藏富饶的意思。
天下只要是物产富饶之地,都可以称作“天府”,并非某个地方的专利。
“天府”在秦汉之时多指以咸阳、长安为中心的关中盆地。
汉初,刘邦初得天下,不少人劝说刘邦定都洛阳。刘敬却劝说刘邦定都关中,言:“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而留侯张良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 “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也就是说,秦汉时期,大家比较认可关中地区比较富有,相对其他地区,有着比较好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环境。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大修水利,关中是为沃野,号称天府。
秦郑国渠、汉白渠位置图
四川盆地是在三国这个分裂割据时期,被蜀汉政权大力开发,同时关中地方逐渐败落,四川才逐渐成为众所周知的“天府之国”。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17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