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封闭式管理,我个人认为中国所有的学校都是封闭式管理,因为学生白天在校期间都是封闭式的,不能随意外出,必须定点来校定点离校。如果将封闭式管理只界定为全住宿式管理,学生学在校园,衣食住行都在校园,这样可能更符合出题人的出发点吧(具体需要出题人来界定)。
对于全住宿式校园管理,我们不妨从这几个角度来看。
1.每种管理方式都有利弊,关键是哪种方式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更符合学校的现实状况。如果学校地处偏远地区,学生居住分散,而且离学校很远,要解决这类学生的学习问题,只能采取学校全封闭式管理。
2.教育不单是学校的责任,当然现在看来学校承担了很大的一部分,但这不能就此抹掉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重要作用。倘若家校能紧密结合,是最好的选择。
3.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学生“丢”在全住宿式学校,究其原因到底是什么还有待讨论。多半给出的原因是锻炼学生自主能力、家长工作忙碌等,不管是何原因,全住宿式学生的家庭教育(父母陪伴)方面的缺失是不容忽视的,我个人认为这对于孩子个体的健康成长并无益处。当然学生进入大学,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当属另一回事。
4.在多数家长缺失家庭教育的情况下,全住宿式学校管理又不得不是一种比较好的模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在校园,学校的担子不轻,但若有良好有序健全的管理,对学生的成长也有帮助。这不可避免的会挑战部分学生和家长所谓的自由发展,我个人认为管理肯定有其约束性,学生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这也是保障学校工作有序进行。
综上所述,在当下的教育模式下,教育方式其实也变成一种选择,这要看学生和家长更看重哪一方面,如果看重个性化教育,可以不选择全住宿式学校,甚至选择在家教育,当然这需要整个家庭付出时间精力金钱等代价。如果更看重全住宿式的“军事化”管理,养成一定的习惯,可以选择全住宿式学校,当然这会让家长错过孩子重要的成长期。
个中利弊,自己权衡,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不好!但“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较取其重”,现在不少中小学采取封闭式管理,多属出于对学生的安全考虑和综合其他因素采取的一种不得已的措施。当然,其中肯定也受不便明说的其他利益的驱使。
封闭式管理的弊端无需多说。多年前我就曾呼吁开“封”,但至今好像不仅没有“开”的迹象,反而这样的学校越来越多,也“封”得更严密了。
学校封闭式管理总是和寄宿制捆绑在一起的。仍举我身边的例子。现在我乡有四所寄宿制学校,其中一所中学,三所小学。我乡中学实施寄宿制至少有四十年历史了。当时全乡就这么一所中学,在乡中心位置,学生家庭距离最远的超过了20里。所以一开始实行了寄宿制,是为了免除学生上学来回奔波之苦。不过,虽说是寄宿制,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较为松散。学校四邻村庄的学生可以回家吃饭,也可以晚上放学后选择回家睡觉。此后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升学要成绩,考试要分数,县里开始给学校排名次,对学生的管束就逐渐严格起来,出现了封闭式管理的雏形。那些四邻村庄的学生就不再能随意出入,吃饭、住宿只能留在学校了。
到了当下,封闭式管理已经波及到了小学,且强度有增无减。这里面当然有替学生的安全着想和替学生家长分忧成分,另一方面也有乡中心校对所谓提高教育质量的考虑。
比如我乡本来有七八所成建制小学,分布均匀,可以满足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就近入学就读。可从2010年开始,这七八所成建制小学仅保留两所小学为成建制学校,其他学校的五六年级学生都随着一纸令下给撤并过来了。
这样小学生从五年级开始住校,早上有早自习,晚上有晚自习,中午也能保证在学生饭后尽快进入教室学习。教学成绩有了足够多的时间保证,成绩提升明显。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国家政策除了对寄宿的贫困学生经济上补助力度加大,对此类的学校办公经费拨款也是一涨再涨。要钱有钱,有学生成绩有成绩,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目前,随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推进,农村撤点并校已成趋势。
以我们新社区即将建成了高标准学校为例,30各班级的规模,可容纳方圆十里左右的生源在此就读。出现的新问题又是部分学生上学距离较远。为解决,在政府尚未配备校车的背景下,只能办寄宿制学校。而我担心的是,寄宿制必将又是封闭式管理。
我的意见是,“宿”可以寄,饭可以在学校吃,但你不能把孩子们身体和心灵总封闭在四围高墙的校园里。学校不但有责任让孩子们人在学校心可联通外在的世界,还有义务组织他们走出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去学习和实践课本上不能教给他们的知识和能力。
我们班在上个星期走进一个生态农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的那份快乐更坚定了我的信念。
请让“封闭式管理”早日开“封”!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19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