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切系切qí)齐是由齊简化而来。从甲骨文和金文来看,画的是三棵竹子的一个竹节,相同高度竹子每节几乎是相同的,劈开后可以作为刻字或写字的竹简。齐隶变楷化后把制作竹简的过程融入了进去。齊中“亠”指示上头;“丫”指示从上到下把竹子劈开;丫的左边是刀,右边是刀的变形,“ ”刀的反字,指示两刀把竹劈子切分相同长度;下面的“”是由亓的变形,指古代的几案,指把竹劈成片放到案板上切分,变形后也可理解放置两块等距宽度的木板做规矩,将竹简切的长度一致。简化后的齐是文和亓的省形组合的字,文指刻有文字或写有文字的竹简捆绑在一起,放置在几案上的画面。读音是切(qie)和系(ji)的切音(qie+ji),表示把切好的竹劈子有序捆系在一起制成竹简,用于记录文字。
齐的本义就是制作竹简的过程。可以引申1.平整、整齐,如修齐、良莠不齐、参差不齐、队形整齐;2.完备,如齐全、齐备、人还没有来齐;3.整治、整理,如‘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4.使同等、一致,如齐名、‘人心齐,泰山移’;5.达到同样高度或长度,如见贤思齐、水齐腰际、河水齐腰深;6.跟某一点或某一直线取齐:齐着根儿剪断 、齐着边儿画一道线;7.共同、同时,如齐唱、齐步、并驾齐驱、百花齐放;8.声韵学上齐齿呼的简称,如开、齐、合、撮;9.国名。战国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山东省北部、河北省东南部一带。10.朝代名,南齐、北齐;11.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所建国号;12.姓。
鲁(露)是由鱼和日会意而成的字。取鱼的特性,遇险乱撞,没有逃跑脱险的技能,用于描述人的性格易于莽撞;取鱼张嘴吞吐动作单一,隐喻人说话迟钝,口齿不清,即口吃,不会讲话;日在鱼下,是文字楷化后,由“口”衍化为“日”,既然鲁人有“鱼”的动作特征,从“鱼”的特性上不仅从动作上,也从鱼大的吞吐上都可说明“鲁人”性格,没有必要再用“口”,鲁字楷化就由“口”改“日”,来说明“鲁人”的地理位置,日出东方,鲁国是在华夏的东方。汉字在由象形到笔画的楷化的过程中,意义更加完善。借“露”声表示性格外露,不善隐瞒,有啥说啥,褒义具有诚实之意,贬义具有莽撞表现。
质胜文为鲁,文胜质曰秀。鲁人可谓文质兼备。华夏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前三千年的文明由鲁人(孔子等)承传,后两千年的主流文化由鲁人开启。
“齐鲁”缘起于先秦齐、鲁两国,是齐、鲁两国的合称,原是国家概念。齐与鲁是西周初年的两个封国,是西周在东方代行统治权的两个重要阵地。因为西周初建时,东部沿海地区殷人和东夷人的势力强大,不服统治,屡次发生反周叛乱。周公东征,平定武庚和商奄叛乱之后,周王便将两个最得力的人物:周公和姜太公分别封于商奄和薄姑旧地,建立鲁国和齐国,以镇抚东方殷人和夷人。鲁居泰山之阳,都曲阜,齐居泰山之阴,始都营丘(今山东昌乐,一说即临淄),后迁薄姑,再迁至临淄。齐、鲁始封时,地方各百里,至春秋战国时期,经过数百年的兼并战争,两国疆域不断拓展扩大,基本控制了今山东地区。而且随着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融合,人文同化。文化的交流,齐、鲁两国内部联系逐步加强。有别于中原、燕赵、秦、晋、吴越、荆楚等的齐鲁地域文化圈逐步形成。齐国最常攻打的国家是鲁国,却一败再败。当时还是管仲执政期。齐桓公任鲍叔牙为将,在长勺却没打过曹刿。齐威王、齐宣王之时,为齐之鼎盛时期,时楚已先后灭鲁国以及鲁南诸国,掩有山东东南部地区,对齐国形成直接威胁,所以随着形势的发展,齐威王时接原有西段齐长城,继续向东展修,宣王续之,修至滨海,作为对楚的防线。“齐、鲁”一词也逐步联系起来,由国家概念向地域概念过渡。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19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