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控股目前的市值确实已经到了天花板,而且王卫也一直在苦苦寻找顺丰新的业绩增长点,这在最近几次顺丰与菜鸟、京东物流的纠纷当中就可以看出一些来。
顺丰的困局
先有顺丰与菜鸟物流的数据共享纠纷,市场一直有一种说法,说顺丰是披着物流外衣的大数据公司,所以,王卫这次的爆发即是自我尊严的要求,难道菜鸟说要数据我就要给吗?肯定要奋起反抗;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数据对于顺丰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顺丰自身的物流业务正在不断缩水,对于未来加大数据去的分析,寻找更多的应用场景是非常紧迫的。
还有去年12月份,网易严选的态度变化,网易严选在京东和天猫上也都有旗舰店,而之前自己大部分的订单都是交给顺丰来配送。而在去年12月份丁磊公开表示欣赏京东物流的配送品质,更把自己的大部分订单转移到了京东物流那边。而这也只是一个缩影,顺丰2017年的市场份额有之前的7.6%已经降为了6.9%,并且顺丰28%的订单增速远低于市场平均60%的增长率,王卫怎能不紧张?
顺丰的传统优势正在消失,顺丰一直以来的竞争优势是什么?便是他的配送力量和超高的服务品质,然而这些顺丰赖以生存的优势正在被菜鸟物流和京东物流赶平,甚至超越,王卫迫不及待的寻找自己新的业绩增长点。
顺丰未来业绩增长点来自2个方面
我认为顺丰现在还有很大的选择空间,未来的业绩增长点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增加自身大数据的应用场景,顺丰目前的数据利用场景比较单一,只是放在了优化自身的配送效率方面,但在电子商务、新零售、AI方面都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尤其是在新零售方面,顺丰自身可以尝试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国际化市场,顺丰拥有国内超高的配送设备和力量,而且顺丰已经在做国际化物流市场了,对于未来布局其他国际市场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战经验。如果不是因为阿里的控制欲太强的话,完全可以考虑与阿里配合作战。而在当前境况下虽然自身的国际化业务收到了一些影响,但还是有很大机会。
这一点顺丰要多向小米雷军取取经才行,之前小米面临的困局与顺丰有很大的相似行,都是自身的优势逐渐消失,但得力于雷军提早布局整个小米产业链,使得目前的小米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以上解答由“集思广智”头条号创作,欢迎关注获取更多精彩内容,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始终认为,顺丰的现状谈不上所谓的“陷入困境”,而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缓冲。众所周知,顺丰快递核心竞争力在中高端市场,这也是其高营收高利润的保证。这个价格区间尚没有出现媲美顺丰的竞争对手。在此基础上顺丰还在大力建设机场购买飞机,铁了心要把中高端市场吃透。
很多朋友要问了,中低端市场是市场份额占比很大的一块肉,难道顺丰就坐视不理吗?在我看来,顺丰对这一块有自己的考量。前一段时间三通一达先后涨价,比起这些品牌更具有涨价先决条件的顺丰却纹丝不动。
本身中高端市场用户对快递价格就不太敏感,而一般来说宣布涨价还能提振股价,为什么顺丰不跟进三通一达呢?我认为,顺丰这种敌动我不动的策略就是在差异化靠拢中低端市场。根据媒体报道,三通一达涨价原因说明是“受限于成本增长”。
这意味着,本轮涨价后三通一达并不会在快递体验方面有所改变。无论是企业客户还是个人用户,对这种毫无体验提升的涨价行为多半会有所抵触,另一边价格的顺丰理所应当的会进入用户的考虑范围。从长远来看,消费升级是一个必然趋势,比起其他快递混乱的加盟体系,顺丰的机会其实很大。
但市场是冷漠的,顺丰增长放缓和尚未出现曙光的新业务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压力。这几个月来陆续传出顺丰强化无人机等智慧物流、入局无人货架、发力重运冷运领域与同城配送等等。虽然财报显示部分新业务增长迅猛,但无奈整体规模有限,无法快速成长为顺丰的引擎级业务。
问题在于,作为一个重资产行业,快递物流本身就需要通过这个缓慢但扎实的过程,来实现利润的大幅增长,这是顺丰以及整个行业的必经之路。
我想,顺丰的利润增长点大概就在于“时间”吧。毕竟物流行业整体来说还是非常混乱,除了京东顺丰外特别标准化链条化的物流品牌非常有限。如果这些优质品牌可以在对手犯错时保持清醒和自律,最终必然可以收割整个市场。突然想起刘强东那句话,未来中国只会存在两个物流巨头,顺丰和京东。这两个品牌能否笑到最后还不好说,不过它们的市场表现还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说,投资者不要过度聚焦于顺丰短期“百花齐放”的利润增长点,而应该关注它的内核。假如有一天王卫也借着区块链之类的概念走上炒作之路,你还会关注什么增长点吗?一句话,现在的顺丰刚刚好。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20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