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时间计量单位有哪些

中国古代计时的单位很多,也都很有意境,我们就从大到小来盘点一下:

年月日其实都是中国比较早就定下来了的,一年分为四季,春夏秋冬,一年12个月,四个季度,三个月未一个季度,一月30或者31天,2月有时28天,有时29天。

到了佛教传入中国,引入了一个很大的计量单位,那就是一劫,这个大家在《西游记》里如来佛祖曾经说过的,一小劫就是15,998,000年,一个中劫20个小劫,一个大劫是80个小劫。

具体到每天,那就是题主所说的时辰,一天有12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自己的名字,对应十二生肖,北宋时开始将每个时辰分为“初”、“正”两部分,分十二时辰为二十四,称“小时”。

子时 23:00 – 01:00

丑时 01:00 – 03:00

寅时 03:00 – 05:00

卯时 05:00 – 07:00

辰时 07:00 – 09:00

巳时 09:00 – 11:00

午时 11:00 – 13:00

未时 13:00 – 15:00

申时 15:00 – 17:00

酉时 17:00 – 19:00

戌时 19:00 – 21:00

亥时 21:00 – 23:00

除此之外还有刻,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午时三刻,西周之前,古人就把一昼夜均分为100刻,在漏壶箭杆上刻100格。折合成现代计时单位,则1刻等于14分24秒。

还有更,我们在看电视剧时候经常听到,夜里有人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就是打更人。

一更天:戌时 19:00 – 21:00

二更天:亥时 21:00 – 23:00

三更天:子时 23:00 – 01:00

四更天:丑时 01:00 – 03:00

五更天:寅时 03:00 – 05:00

还有一息等来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息比秒还小。

在中国古代,我们有一些很有特色,有别于现代的计时单位,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古代小说中提到,一炷香、一盏茶、一刻钟等等,听起来挺随便,也有些茫然。现在试着介绍一些。

1、听到的比较多的,是“时”。这个大家听到的比较多,也相对比较熟悉。古代中国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用的是天干地支中的“地支”作为名称。从晚上的11点开始,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这其中,每个时辰还有特别的名字,很有文学和诗意。子时又叫夜半、子夜;丑时又叫鸡鸣;寅时又叫平旦、黎明、日旦、早晨;卯时又叫日出、破晓、旭日、日始;辰时又叫早食、食时;巳时又叫日禺、隅中;午时又叫日正、日中;未时又叫日昳、日跌、日央;申时又叫哺时、日铺、夕食;酉时又叫日入、日沉、日落、傍晚;戌时又叫黄昏、日夕、日暮、日晚;亥时又叫人定、定昏。

2、“刻”也是用的比较多的计时单位。最早,古代将一天24小时分为100刻,换算一下,将一天的1440分钟分为100刻,也就是说,一“刻”大约是14.4分钟。后来在明末清初西方的机械表传到了中国,西方的用的是24小时计时法,对应了中国的十二时辰。为了和24小时计时法接轨,不能被整除的100刻就开始改为了96刻、108刻、120刻。到清朝的时候开始固定为一天96刻,也就是和咱们现在所说的一刻就是15分钟统一了。

3、“更”主要是在夜间使用的比较多的单位。从戌时也就是晚上19点开始,每两个小时为一更,截止到凌晨5点结束,一个也有五更。

4、“点”是将一“更”分为了五点,也就是说一点就是24分钟。

5、“一盏茶”是为10分钟。

6、“一炷香”是为5分钟。

7、“一弹指”大约是10秒钟。

8、“一刹那”大约是1秒钟。

9、“一须臾”大约是48分钟。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21338.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9月 7日 下午1:35
下一篇 2023年 9月 9日 上午10: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