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的近代天文机构可以追溯到1873年,当时的法国天主教会在上海建立了徐家汇天文台。徐家汇天文台以气象为主要业务,虽然也开展一些天文观测,却因为缺乏天文望远镜而略显有名无实。直到1898年,蔡尚质神父筹到10万法郎,向法国高梯埃公司定购了一台口径40厘米的大型折射望远镜,这台望远镜在当时堪称远东第一。由于土质原因,望远镜无法安装在徐家汇附近,神父们转而在上海附近寻找新台址。最终他们看中了高近百米的上海陆地之巅——佘山。1900年,佘山天文台建成,这是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天文台,所谓“真正意义”,就是要有天文圆顶和大型天文望远镜。当年筹集到购买望远镜资金的神父蔡尚质,成为佘山天文台的第一人台长。至于中国人自行建立起第一座现代天文台,那是三十四年之后的事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至八十年代,中国形成了五家主要的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北京天文台、云南天文台、陕西天文台,其中上海天文台的前身就是佘山天文台。这时曾经的“远东第一”已经年老退役,取而代之的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1.56米天体测量望远镜。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以及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天文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相继建成运行,中国的天文观测实现了质的飞跃。此时回首百年前帝国主义列强所主导的中国天文观测事业,才真的能感叹到中国国运的沧海桑田。
如今,原佘山天文台的老建筑仍然坚守在佘山之巅,仰望星移斗转,俯揽春去秋来。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它早已退出了科研职能,转而以文物保护和科普教育的形式发挥余热。1999年,上海天文台被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04年,上海天文台佘山站以百年老台为基础建成了上海天文博物馆,园区内设有“佘山之巅”纪念石碑,佘山之巅基岩点,国际经度联测纪念碑、星座广场、日晷等。2013年,佘山天文台入选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3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