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古称“桐国”,因其地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位于安庆市北部,东邻庐江、枞阳两县,西连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平原呈阶梯分布。
桐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优美,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据普查统计,桐城市共有旅游资源点86处,具有资源总量大、类型齐全、文化内涵丰富和分布相对集中等特点。桐城市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一带三区”,即以城区历史文化遗存和历史文化景观为主题,以龙眠山人文山水区和孔城历史文化街区为重点的桐城文化旅游带和嬉子湖湿地生态旅游区、三道岩幽谷飞瀑旅游区、古洞岩古战场遗址旅游区等。
城区主要有桐城文庙(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六尺巷、博物馆、桐城派陈列馆、名人故居、桐城老街、龙眠河、仙龙湖等;龙眠山人文山水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文和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赐金园、双溪草堂、龙眠山庄、投子山等历史胜迹数不胜数,碾玉峡、观音崖、湄笔泉、璎珞崖、绕云梯冲、披雪瀑等自然胜景美不胜收;孔城古镇民俗区以十甲建制的孔城老街为突出亮点,以及桐梓晴岚和古镇民俗风情等。嬉子湖是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和优秀旅游乡镇,镇区水域广阔,物产丰饶,气候分明,湿地连片,资源、植被保护良好,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又是一个天然安逸的生态家园。
三道岩位于青草镇,景区峰峦叠嶂,飞瀑流泉,丹霞炫彩,烟岚腾霄,似一幅天然山水画卷。古洞岩位于桐城市大关镇和舒城县交界处,是三国“硖石之战”古战场,有牌坊和月台、古洞、龙泉庵和罗汉树等景点。老桐城八景是指桐梓晴岚、练潭秋月、投子晓钟、孔城暮雪、浮山夕照、枞川夜雨、竹湖落雁、荻埠归帆;新桐城十景是指孔城老街、古巷和风(六尺巷)、桐城文庙、文和竹影(文和园)、嬉子渔歌(嬉子湖)、龙眠河韵(龙眠河)、桐城中学、灵岩飞瀑(三道岩)、活海乐园(活海欢乐水世界)、黄梅飘香(黄梅酒业文博园)。
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明的发祥地和集中地之一。桐城市名源于东周时的桐国。桐国本是周分封的子爵国,因太弱小,春秋时沦为楚国附庸,后为楚所灭。但其地仍被称作“桐乡”。秦朝建立后,地属九江郡舒县。西汉初为庐江郡枞阳县。魏晋南北朝时先后称舒县、阴安县、吕亭左县和枞阳县,建置和区划不定,隶属多变。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枞阳县为同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此后,“桐城”地名一直延用。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桐城撤县设市,仍称桐城市。
唐宋两代的曹松、李公麟,一以诗名,一以画显。明清时期中进士者就达240余人。特别是明末以来桐城文化更是异峰突起,声誉高涨,域内(包括今枞阳)产生了一大批影响卓著的大家名流。有被誉为“十七世纪罕无伦比的百科全书派”大学者方以智;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名扬天下;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文坛近300年。近代又诞生了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清末大儒吴汝伦,一代大哲方东美,革命家、外交家黄镇,农工民主党创建人章伯钧,巨型计算机之父慈云桂,中国美学奠基人朱光潜、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等杰出人物。
我这里讲的是:桐城地理形成与祖国相似,堪称风水宝地。市域面积相邻北纬31度线,温度四季分明,是人类居住的世外桃园 。
桐城西高东低,有山有湖、形成三级阶梯。孔城河、龙眠河象黄河长江;柏令河是珠江水系、青草大沙河是雅鲁藏布江;龙眠河上游的镜主庙水库宛如三峡大坝、与市区面积不接壤的鲟鱼镇(在枞阳大闸处)犹如宝岛台湾;菜子湖嬉子湖是东海南海;双港是深圳、练潭是海南、北边的大小关是大东北、中义黄甲那就是青藏高原。
有此见解的只有熟悉桐城地理的人士,望有识之士发表心声。
(此文本人前期曾发表过,有人己阅读过请忽略,并非抄袭。)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3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