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是什么样的图片(地心世界原来长什么样)

我们知道地壳的密度为2.8 克/立方厘米,而整个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 克/立方厘米,因此我们马上就能推测出地球一定有一部分的密度高于5.5 克/立方厘米。 对于我们有多种想法,但有一点我们是很清楚的,即这仅仅是我们的推断。

在实验室里测试一个普通尺寸的球体,其所受的万有引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地球来说,其巨大的引力作用则可以将地球上的一切物质牢牢吸住。如果我们假设地球全部是由岩石组成的,那么地层深处一定会被外层的重量压碎。这种强大的力量能压缩地球内部并将所有的质量全都集中到一个很小的容积当中,所以较深地层的密度自然比外层密度要大。

好像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人们曾经试图在岩石上加足够大的压力,然后通过测出所加的压力的数值计算出岩石内部密度增加的数值。但人们最终发现,地球外部所有地层重量不可能把地球内部压缩到平均为5.5 克/立方厘米大小的密度。 因此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地球不全是由坚硬的岩石构成的。

地球深处一定存在密度比岩石密度高得多的物质。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想办法去了解它们呢?迄今为止,我们所钻到的最深的油井有9.6 公里深,而这个值仅是地球直径的1/670。 难道人类真的没有办法对地心有所了解吗?实际并不是这样的。地震使地球表面遭到严重的破坏,人们通过对地震的观测偶然发现,由于各种形式的波从地心传出,从而使地球表面产生剧烈的晃动。其中有一种波的传播方式类似于池塘中涟漪的水纹,另一种波类似于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实际上,在地震过程中,与声波具有相同性质的波被称为“初波”或“P 波”;另一种与在水中传播方式性质相同的波我们称之为“次波”或“S 波”。 这些波从最源头产生,经过相当长的传播距离,穿过地球内部并最终作用在地球表面上。

1855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路支·派勒米瑞发明了第一台研究这些波的简易仪器——地震仪。在以后的几年中,地震仪迅速得到了改进。到了19 世纪90 年代,英国工程师约翰·米尔恩在世界各地安装了一系列的地震仪。如今已有500 多个精确的地震仪分布在世界各地。 通过地震仪,我们能知道地震波在何时何地出现。科学家们能指出地震波穿过地球内部结构的路径。如果地球各处物质的特性相同,则这些波将以固定的速度沿直线传播。然而,由于地球的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部分区域由于受挤压而压缩,波的传播路径呈现出曲线。从这些曲线的特征来看,科学家们就能得出地球内不同深度区密度的数值。如果同一深度的曲线走向发生急剧转向,则说明这一地层不是由于被挤压,而是由于密度的突然改变导致该地层的化学结构发生了变化。

通过对地震波的分析研究,我们把地球结构划分为三部分。最外面的地层叫“地壳”,是由我们所熟悉的岩石组成的。而大约在地下32 公里处(平均来讲)地层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个变化首先被克罗地亚地理学家安卓亚·莫霍间于1909 年时探测到了。所以被称为“莫霍间断层”或简称“莫霍断层”。地壳下面是“地幔”,这部分也是由岩石组成的。一方面是由于“地幔”岩石被压挤,另一方面是由于“地幔”的组成物质本身的密度较大,所以“地幔”层岩石的密度比“地壳”层岩石的密度要大。但“地幔”密度的增大并不足以成为解释整个地球密度高的原因。

1914 年,德国地理学家本诺·古腾堡第一次证明了在地下2900 公里的深处,地震波再一次发生明显的转向这一事实。地心的密度完全可以用来解释地球密度高的现象。由于注意到“P 波”能通过地心而“S 波”不具备这一能力,所以科学家们推断出了地心的结构。由于“S 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而“P 波”能通过液体传播,所以这恰恰说明了地心是由液体组成的(地球的“地壳”、“地幔”、“地心”之间的关系与鸡蛋中“蛋壳”、“蛋清”、“蛋黄”的关系是一样的,而且仅在一些点上是相同的)。 那么下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确定地心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因为地心一定是由密度比岩石大而熔点比岩石低的物质组成的。所以通常会认为地心是由不同的金属组成的。

因此,我们可设想地球有一个由液体金属构成的地心。那么到底是哪种金属呢? 实际上,在地震资料能够对地球内部结构很好地作出解释之前就已经给出了一个可能性的答案。偶尔会有陨石坠落在地球表面上(我将在后面部分进行详细说明),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由岩石构成的,而且通常含有10%左右的金属物质。陨石中一般含有铁并总会伴有相关金属镍,它们含量比例为9∶1。

法国地理学家盖布瑞德·奥古斯都·道布瑞早在1886 年就提出这样一个设想,即地心是由镍铁混合物组成的。这种结论看来很有道理,所以现在科学家们假定地心是由90%的铁和10%的镍组成的。然而关于地心的组成成分还存在着意见分歧,其中有一种理论认为地心是由氧或硫化物或者是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所以,“地心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这还是一个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地心,正式一点的说法应该叫地核,地核是什么样的,任何人都没有见到过,也没有机会见到,但通过地震波的研究使得我们对地核有些了解。

科学家们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情况,发现地核也有分层,我们称之为外核和内核。根据地震波传播,地球内核是固态的,但外核是由熔融态或近于液态的物质组成。

现在能确定的是,地核由固体金属构成,包括一个大小与月球相当的直径为2400公里的固态内核,和直径为7000公里的液态外核,地核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

另外,著名华人科学家宋晓东通过长期潜心观察研究,发现地球内核是自转的,该成果1996年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全球十大科技成就。

地心是什么样的图片(地心世界原来长什么样)图1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4546.html

(0)
上一篇 13分钟前

相关推荐

  • 影子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影子是由光和什么组成的)

    首先要肯定:影子不是物质,是一种物理现象。 什么东西才算物质呢?→凡是可追溯到分子、原子、微观粒子戓波粒的东西才是物质,否则就不是物质。 例如:光,在经曲物理中称为”波…

    4天前
  • 目前发现最大的类地行星有多大

    在分类上,行星可以分成岩质行星和气态行星。岩质行星又称为类地行星,就是像我们的地球这样由岩石表面的行星,气态行星又称为类木行星,是没有岩质表面的行星。在我们太阳系中,我们的地球就是…

    2022年 12月 24日
  • 三文鱼有肺吗

    非常荣幸解答您的问题。三文鱼是没有肺的。虽然人类将鱼类定义为低等生物,但是从鱼类进化的角度来讲,那可是丝毫不简单。原始鱼类的出现,也就是鱼类祖先出现的时间要比人类早很多(可追溯到4…

    用户投稿 2022年 12月 23日
  • 大家对文化有多少了解

    酒文化博大精深,一篇文章说不清楚,先说说酒的发展简史吧。 中国最古老的酒,不是粮食酿的,那时粮食太珍贵了,而且酿造技术还很差,酿不出粮食酒。最早的酒是果酒,是水果自然发酵以后生成的…

    用户投稿 4天前
  •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是多少年,太阳黑子是在太阳外部还是内部

    答案:大约间隔11年。太阳黑子是什么呢? 解答太阳黑子之前,我们先来说一说太阳表面共分三层,从里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每一层都有着不同的太阳活动。光球层为太阳黑子、色…

    3天前
  • 5月8日母亲节由来(母亲节来历简短40字)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是没有母亲节的! 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时间为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 在古希腊,每逢1月8日这一天,人们一…

    1天前
  • 陕西称“三秦”,山西称“三晋”,湖南称“三湘”,由来是什么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历史源远流长,传承数千年而经久不衰,毋庸置疑是一部为后世所敬仰的“大百科全书”。 基于历史渊源,我国各地都拥有自身专属简称,比如山东简称“鲁”,河南简称“…

    2022年 12月 18日
  • 薯条的由来,关于炸薯条的问题有哪些

    大家好我是小慧,很高兴能回答,今天给孩子们做了炸薯条。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炸土豆条几条重要细节吧,这几点细节做好了,炸出来的土豆条特别脆爽不会变软,外焦里嫩,色泽金黄。 1.准备好1…

    2022年 11月 20日
  • 四川川剧为什么有五种声腔,川剧五种声腔有哪些

    始于明末清初:“五腔共和”逐渐成就了现代川剧 ——首先针对原题“为什么四川的川剧有五种声腔?”纠正两个概念:1、川剧并非仅仅是四川的川剧,而是发源于四川并流行四川、重庆及贵州、云南…

    2022年 12月 22日
  • 孔子为何成为我国文化的代表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的时代里,孔子在当时不但是政治家、哲学家,还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对中华民族文化影响深远,至今仍然影响着世人…

    3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