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历以月圆月缺、盈亏变化的一个周期为“月”,以日出日落、昼夜交替的一个周期为“日”。因为月相盈亏变化的一个周期在二十九到三十日之间(现代精确测得为29.53日),所以农历平年十二个月,有六个小月各二十九日,六个大月各三十日。既然时间的“月”本就源自月亮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一个周期,所以每月的开头即初一和每月的末尾正是没有月亮的时侯。(“没有月亮”只是习惯上的说法,其实是肉眼看不到月光而已。正如习惯上说“日出日落”,其实我们知道,日既没有“出”,也没有“落”。)
农历每月初一日,古人称为“朔”;每月最末一日,古人称为“晦”;小月十五、大月十六这日,古人称为“望”。“望”这天则月亮必定圆又圆。一轮明月,千里同望,美哉!鲍照诗曰:“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正是写此情此景。还有一副著名的对联,只记得上联是: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依朔望月计算下来,一年总共354天。古人又测得寒来暑往、四季循环的一个太阳年的周期为365日多点,并据此逐渐发展出二十四节气等历法。为使这两者趋于一致并和四时自然相协调,我国在殷、商时就有了“置闰(增加一个朔望月)”的做法。古人很重视置闰,有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等等置闰方法,力求精准。古人认为,如果置闰出错(“失闰”),一年的长短就要出问题了,后果会非常严重:星辰逆乱、山崩地裂、草木不生、洪水泛滥……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4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