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寒食节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末年桓谭的 《新论·离事》:“太原郡隆冬不火食五日,虽病不敢触犯。为介之推故也。”记载虽简单,但寒食节的禁火、为介子推而设却是非常清楚的。
其后《后汉书·左周黄列传》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周举字宣光,汝南汝阳人。…举稍迁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
三国时魏武帝曹操在《明罚令》中云:“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之推。且北方冱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
由上可以推知,寒食节出现于西汉、兴起于太原,其后地域逐渐向三晋扩展,“寒食”时间也在逐渐增多;到东汉未年,至少已经扩展到晋中、晋北,禁食时间竟达三个半月之久的一百余日。
虽魏武帝以及其后的石勒等都曾禁止过寒食,但六朝之后寒食节被更广泛的地域接受,有关寒食节的文字记载渐多。
据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载:“太原旧俗,以介子推焚骸,一月寒食。”东晋陆翙《邺中记》记载:“冬至后一百五日,为介之推断火,冷食三日。”
《晋书·载记》记载:“勒下书曰:‘寒食既并州之旧风,朕生其俗,不能异也。前者外议以子推诸侯之臣,王者不应为忌,故从其议,倘或由之而致斯灾乎!子推虽朕乡之神,非法食者亦不得乱也,尚书其促检旧典定议以闻。’有司奏以子推历代攸尊,请普复寒食,更为植嘉树,立祠堂,给户奉祀。…,并州复寒食如初。”
北魏太和二年二月,魏孝文帝下诏禁止国人绝火寒食,诏曰:“除介山之邑听为寒食,自余禁断。”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载:“昔介子推……世世祠祀,頗有神验。百姓哀之,忌日为之断火,煮醴酪而食之,名曰‘寒食’,盖清明节前一日是也。中国流行,遂为常俗。”
可见这一时期,寒食节已由晋中扩展到整个中原地区、即所谓“中国”,寒食的时间也又由长缩短,向一个典型的“节日”模式靠近,但此节日尚未被官方正式承认。
对于寒食节的起源于介之推一说,也有人提出过异议,其主要观点认为寒食节的核心要素———禁火,其起源应是更为久远的上古“改火”风俗。
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周书·司烜氏》:‘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注云:‘为季春
将出火也。’今寒食准节气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则禁火盖周之旧制。”
清顾炎武《日知录》:“唐李涪《刊误》曰:《论语》曰,钻燧改火,春榆夏枣,秋柞冬槐。
则是四时皆改其火。自秦汉以降,渐至简易,唯以春是一岁之首,止一钻遂。而适当改火之时,是为寒食节之后。既曰就新,即去其旧。今人待新火曰勿与旧火相见,即其事也。又《礼记·郊特牲》云:季春出火曰禁火。此则禁火之义昭然可征。俗传禁火之因,皆以介推为据,
是不知古,以钻燧证之。…《升庵集》:《容斋随笔》谓,寒食禁火不由介推,其言是矣。”
所谓“改火”是古人“万物有灵”思想的一种表现,上古时火种得之不易,故需保留火种,但古人认为火亦有生命,到了一定时间就应该将“老了”的旧火熄灭,换成新燧的火种,这就是“改火”。
唐韓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就是这种风俗在唐代依然为人所知的例证。应该说这种认为禁火之俗源于“改火”的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更应看到随着社会走进文明时代,火种的取得变得方便之后,对火的崇拜逐渐减退,“改火”的习俗也就渐渐消匿,而当此时晋中的民间文化采用了极其巧妙的“移花接木”之术,将介子推的传说注入古老的“改火”风俗,虽然保留了“禁火”这一形式,但却将其内在意义由原本对火”这一自然现象的崇拜,变成对先贤的祭祀和追怀、对忠勇行为和高尚人格的褒扬,也只有此时才可以称作是寒食节形成了。
有趣的是,在寒食节的形成之后的发展过程中,这种“移花接木”竟会再一次出现,但不幸的是这第二次“移接”却是将寒食节移入清明节之中,从此使寒食节渐渐归于消匿,这种现象在我国文化传承史上怕也是第一无二的特例。
寒食节的由来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将此日定为禁火寒食之日,后代就称寒食节。
在古代,寒食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相传晋文公重耳被逼逃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下腿上的肉,为晋文公充饥。后来,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出山,于是下令放火烧山。结果,不愿出山的介子推和母亲,被烧死在绵山的一颗柳树下。晋文公感念他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并修祠立庙。还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要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实际当代人已经很少知道寒食节,因为寒食节已经融入了清明节了。寒食节在冬至后的105天,所以又称“百五日”“一百五”,按照正常农历算法,在清明节前一两天。寒食渐渐与清明合二为一,清明把寒食扫墓祭祀的习俗收归名下,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
人们因怀念介子推而不举火,但正是这样对于山林的保护和对先贤的怀念,才有无限的绿水青山。 山水虽然很冷清,但是介子推的寺院也处于春天的荒凉之中,总的来说,寒食节减少了山火灾难的发生。 关于寒食节的唐诗特别多,涵盖了很多方面。 比如这个唐朝王昌龄的《寒食即事》:
“晋阳寒食的,风俗旧来传。
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
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
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4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