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
省试湘灵鼓瑟一一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常听说湘水神灵善于弹奏云和山出产之瑟。河神冯夷闻之起舞,客居楚地之人却不忍卒听。哀怨的曲调,凄苦甚于钟磬金石:清亮高亢的声音,一直飞向那高远无限的地方。安息在九疑山上的舜帝之灵为此曲感动,生出怨慕之情: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吐出了更多的芬芳。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洞庭湖。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之人,只看见湘江上几座山峰苍翠迷人。
《省试湘灵鼓瑟》是唐玄宗天宝十年(751)礼部考试的试题。《全唐诗》收录了五首 《湘灵鼓瑟》诗,以这首最为有名,而诗歌末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其中的名句。
你喜欢的一首唐诗?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语浅意深、大道致简,把“寂静之妙”写到了极致!以动写静,花落、月出、鸟动,鸟鸣,更加衬托山的空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乐三绝。诗中“静”是诗眼,“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诗眼。“空”和“静”,在中国文化里似乎是很神圣的,又因佛教的关系,感觉这个空静,又是充满了哲理意味。
都说,如果中国没有李白,那么中国人的想象力会狭窄很多;如果中国没有杜甫,国人的失意之痛,家国动荡等的词句表达也会逊色一大截。可是,如果中国没有王维呢?感觉,中国的田园山水,将会如死鱼的眼睛,少了灵动的吧!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清淡宁静。
秋声寒月夜,村野远山矇。
云水深流处,溪桥苇叶青。
《全唐诗》 成书于清康熙年间,收录着四万八千余首唐诗。读书有益,更何况那是一颗我国文化桂冠上的明珠,要说起其中的精华所在,当推“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凭一首《春江花月夜》如惊鸿一瞥,冠绝大唐,每每读起总是令人神思,心怀迥异。历史的车轮往往是在一连串发人深省的追问中缓缓前进。当年的吴中四士之一张若虚,历开元至天宝,以青丝华发见证了李唐王朝的盛极而衰。那种落寞如烟花逝后的清冷,当璀璨亮瞎了年轻的眸子,仅凭一行老来的浊泪何以浇灭心中依稀滚烫的余烬。
江水汤汤,明月相照,纵然千年之后的今天,江月如初,只是人间已沧桑巨变。康德说我们要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何尝不是,中华文明总是在历史的劫灰中仰望星空,再以天空之镜凝视自已,才得以在四大文明古国中硕果仅存,因为我们的信念从来沦陷,在多少次异族铁蹄的蹂躏下中华民族的呐喊愈发铿锵。独步江畔,我们的先人在珐琅色的月光下亘古求索,眼前的困苦和流离,终究会随着这一江春水消散殆尽。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每个民族都要有自己的图腾,在不断反思中,我们总结过往记录现在,在一次次矫枉过正中,华夏文明笃定前行。诗人已随风而去,明月为证,千年之后还将有后人不断传唱。
其实每一次拜读历史,翻阅古诗,我们都要能从中汲取力量。江水昼夜东流,明月无私普照,千年如斯,在自然法则前面,现实中的那些计较和角逐亦是微不足道。凡尘中所有的悲欢离合都会在合适的时间散场,只要我们的内心足够澄澈足够坚定,未来迎接我们的终将是一个朗朗乾坤!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5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