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字的国号其实不少。且不说高昌、焉耆、龟兹、南诏、大理这些,还有大长和这样三个字的;此外,印象比较深的有隋末马邑军人刘武周,自称天子,国号定杨。这里就不展开了。
现在不少人提出了这样一种说法,元明清三朝的正式国号是大元、大明、大清——这里的大不是尊称,而是国号的一部分。这是引用明朝人朱国桢的说法:
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称之词。
我们来讨论下上述说法。
首先,从正史书写方式而言,《辽史》就有“二月丁巳朔,建国号大辽。”《金史》也有“于是国号大金”。同是元人所修的《宋史》,就说“定有天下之号曰宋”——不过《宋太祖改元诏》中称大宋。)
这里只是说,元修三史中开国建号的措辞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可能很复杂。
我的推测是这样的:汉语中,一字表示规格高——比如一字王就比二字王高,所以用一字得体。到了契丹、女真、蒙古语中,情况就不一样了。就好比我们汉语口语:我今天从中国出发去美国,这比较顺;我今天从中出发去美——这很奇怪的(我今自中赴美,用一些文邹邹的表达,才能通顺起来)。换句话说,到了白话文,国家就习惯用两个字(双音节)来表达。
国号自带大字,可能是这些语言中,倾向于用双音节来表达国号。毕竟蒙古语“元”字蒙古是Ön,只说Ön……可能就有一种“我今天出发去元”的奇怪感觉。Dai Ön(大元)的话就好多了。我的理解是大辽、大金、大元主要是一种双音节的国号表达,这其中的“大”,本质上还是修饰国号的辽、金、元。至少,如果Dai Ön还是两个分开作为两个词来写,如下图,这就说明了一些问题。
至少,这和“大清”不一样。daicing是一个词,是连在一起写的,所以满语文献中,大清的尊称会是“大 大清 国”(amba daicing gurun)。蒙古语中,是不是有大 大元(Yeqe Dai Ön )的,我不知道……
所以,我的假说是这样的:
(1)辽金元人,因为自己口语的特点,习惯以双音节来指称自己的国号;于是倾向于说大辽、大金、大元——这样一来,汉文文献中,国号就自带大了。但本质上,这里的dai,还是在修饰国号:大元(Dai Ön)对应Yeqe Mongɣol,大(Dai)和Yeqe都是修饰后面名词的。
(2)明朝人延续了元朝的习惯,出场自带大,或者说,大和国号捆绑得更紧密了,和汉唐宋有所不同的。
(3)现在很多人,把清朝的观念投射到辽金元,觉得大辽、大金、大元,和大清一样,都是一个词。但可能不是这样的……
顺便说一下,清人看来,大辽、大金也是一个词,这在满语文献中也有很明确的体现。满语翻译《辽史》的时候,题名是Dailiyoo gurun-i suduri——大辽国的史。这里可以看到 大辽(dailiyoo)是一个词,不是分开写的。但契丹人自己是不是有这样的观念,这就很难说了。
也不都是,比如元、明、清,全称应该是大元、大明、大清。明人朱国祯在《涌幢小品·卷二“国号”条》说:“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称之词。”可见,元、明、清的称呼和隋、唐、宋不太一样,全称都要加一个“大”字。
另外,还有一些小政权,也有双字乃至多字国名。比如陈胜的张楚、公孙述的成家、袁术的仲家、李自成的大顺、张献忠的大西,还有大家熟悉的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先秦时期也有一些古国不止单字,比如吴国又叫勾吴、越国又叫于越,还有淳于、偪阳、钟离、钟吾、颛臾、于余丘等等。
总之,双字甚至多字国名都有不少,但是在元朝以前都是非主流。一般来说统一政权还是习惯单字,这种习惯从商周就开始了。因为国号一般来自地名,而地名一般就一个字。秦国也是来自秦邑,汉朝则是来自汉水。之后魏、晋、隋、唐、宋则也都和东周列国的国名有关,所以也一般都是一个字。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6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