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广大的土地和悠久的历史上,泉州不只一个,而有两个:一个在北,一个在南。而南方的这个福建泉州,也并不是一个开始就指现在的泉州市。这些史实,很多人搞不清楚,故须加以说明,以释疑滋。 西汉之时,最初设置的泉州,其地在现今河北省通州附近。清刘锡信《潞城考古录》说:“按二汉及晋,雍奴、泉州各自为县,见《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至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泉州入雍奴,见《魏书·地形志》。”这段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泉州”在南北朝以前是北方的地方。这里举一件有趣的巧合。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卓吾,一生都和名为“泉”的地名结缘。他生于福建泉州;第一次做官到河南共城,其地又名“百泉”,他就自号“百泉居士”;最后葬在河北通州,又是古名泉州。 至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在南方的福建首次出现了“泉州”之名,但这个“泉州”是在今天的福州,而不在闽南。说一句笑话,如果把隋朝的福州人说是“泉州”人,倒符合历史事实,“泉州”的名比福州还古啦! 唐朝景云二年(711年),把“泉州”(福州)改名为闽州,而以原来设在现在南安的武荣州命名为泉州。这样,“泉州”这个地名才从福州移到闽南。然而,州治是在今南安丰州镇,并不在现泉州。那时的泉州市附近乃一片荒芜,坟冢垒垒。一直到唐朝开元六年(718年),经济发展,方把南安县分出东南之地,设立晋江县,把州治迁到现在的泉州市来。所以说,今泉州市是唐朝新建的城市。 “泉州”地名定在今泉州市以后,名称也非毫无变动,曾一度改为“清源郡”,又一度改为“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恢复“泉州”之名,从此沿称至今,永远固定。要是有人想举行一次泉州定名一千年的庆祝大典,前年就应该举行了。 泉州为什么以泉为名?此事牵涉到山山水水的问题。泉州的主山是北郊的清源山,因有乳白的泉水从山上石窍间清冽地源源流出,故名“清源”,亦名“泉山”。州的名称即以山名而得。也许有人发问,既然隋朝称福州为泉州,难道福州也有个清源山?是的,福州也有个有泉水的山,也称泉山。明朝编《泉州府志》时,因为弄不清这种问题,出了笑话。他们把《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汉武帝命买臣南征,东越王保守泉山之事,错认这泉山是清源山,那马前泼水的朱买臣曾到闽南来。其实《汉书》的泉山指的是福州的那个泉山,和清源山无关。唐朝之所以把泉州之名从福州移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有泉山,都是符合山川形势的。至于泉州后来曾干脆改称“清源郡”,清源也成为泉州别名之一,都是从这山源源流出清清泉水而顾名思义的。
2011-11-30
0
泉州”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福建历史上,为今福州所用!)
隋·大业二年(606年),复改泉州为闽州。
(古福州放弃“泉州”名称)
隋·大业三年(607年):废除州治,改闽州为建安郡(闽中全境之晋安、建安、南安三郡合并为建安郡),全闽九县裁并为闽县、建安、南安、龙溪四县。南安县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三市地及长泰县。
(泉州继续着从属福州的历史)
唐
唐·太宗继位后,对州、县大加并省,并依据山河形势、地理区域分全国为十道。福建属岭南道,下辖丰州(治所在今泉州)、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建州(治所在今建瓯)。
( “泉州”这个名字第二次出现在福建历史上,继续今福州所用! )
唐·武德五年(622年),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并分南安地复置莆田县,属丰州。 丰州下领南安、莆田、龙溪三县。
(古泉州第一次脱离福州管辖! )
唐贞观元年(627年),丰州撤消,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并入泉州(治所在今福州)。
(古泉州回归福州,福州继续使用“泉州”这个名称! )
唐·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置武荣州,州治在今南安 市丰州镇。不久,武荣州废,三县仍属泉州。
(古泉州继续隶属福州,福州继续使用“泉州”这个名称! )
唐圣历二年(699年),复以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州治仍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同时析莆田县西界置清源县(今仙游县),隶属武荣州。圣历三年州复废,属县仍隶泉州(治所在今福 州)。
(古泉州继续隶属福州,福州继续使用“泉州”这个名称! )
唐久视元年(700年),又于今泉州市区置武荣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四县。 在北隅[今中山公园旧体育场一带,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州衙一直在此]依云榭筑州衙,并建六曹都堂署及参军厅,衙前辟南大街为市。不久开始在治地建城,是为唐城。
(古泉州第二次脱离福州管辖,福州继续使用“泉州”这个名称! )
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称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泉州建制自此始。今后凡称“泉州”,即指今之泉州。
福建泉州之“泉”名,源于古代泉地的地理周转作用。隋代时正式有了“泉州”一说,表示朝廷对于泉地周转作用的认可。
泉,郑玄注《周礼·天官·外府》说:“布泉也,布读为宣布之布,其藏曰泉,取名于水泉,其流行无不遍入出”。
《周礼·地官·泉府》载:“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
颜师古注《汉书·食货志》也说“流行如泉”,司马迁《史记》亦言“货之如流泉也”。
唐中期以前,泉地作为百越要冲,是自先秦时期开始,历朝历代中原与南方各地最主要的地理沟通节点之一。
随着百越之地的发展,也不断有中原人口南迁至泉地,泉地作为商业港口的意义也越来越重大,地理价值越来越高。
到了隋代,泉地已经成为影响着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港口和商业中心。因其地理周转意义之重大,故特名“泉”,强调的是泉州对于“流通”的影响。
所以简单说就是,这里的“泉”表示的是流通周转。正因该地区在地理上对于流通周转有着重大意义,于是后来干脆以“泉”为名,称为“泉州”。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6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