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时节,春和景明,万物生长,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在江南一带,人们还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追思先人、健康体魄,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
清明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清明,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还原了当时的原貌。然而踏青习俗的形成最初却不是因清明节,而是与早于清明的上巳节有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上巳节,《韩诗》:“三月桃花水之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于溱洧两水之上,执兰招魂续魄,拂除不祥。……续汉书礼仪志曰: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涤祓除宿垢,为大洁”。
古代,除了登山临水,游览春光之外,人们在清明时还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娱乐活动,如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拔河等,内容极为丰富。但随着时代更迭,除一些少数民族外,只有迎春、踏青等少部分活动得以流传。
在南京溧水,每逢清明,到天生桥、无想山踏青游玩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即使今年疫情期间,仅这两大景点接待游客逾万人次。对于现代人来说,清明踏青更多是为了摆脱冬天的桎梏,追寻春日的气息。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6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