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人的地理位置划定的左为东,右为西来看,“陇右道”之“陇右”非渭河上游的彼“陇西”了。在甘肃工作时的习惯对庆阳一代泛称“陇东”,回忆中没有区域陇西之说,作为地名的“陇西”,虽然属于定西地区所辖,但传统的辉煌使“陇西”县在甘肃甚至西北人心里的位置一直都很重要,甚于所治定西,毕竟“天下李姓出陇西”之说出自这里,据说“陇西机务段”在陇海线上也算得一个大段。再说“陇右”,古人在划分地理区域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地标位置,于是选定了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以六盘山路方登顶得名的“六盘山,”古称“陇山”,绵延的山脉植被改变了宁夏南部与庆阳地区的气候,在广袤的西北,这片地区属于富庶之地。前面说过的以左右定东西,划六盘山(陇山)以西为“陇右”,那么唐朝的陇右区域就太大了,可以说大到不能以州县计算!顺着祁连山脉一路西行的宁夏,青海(包括青海的部分藏区)部分区域,顺河西走廊出玉门关进疆,延伸至古丝绸之路的远方……老漁认为:大唐盛世皆有可能。
陇右,即陇山之右,亦称陇西。中国古时正向面南,故“东为左,西为右”,所谓陇右,是从地理方位指称陇山以西的地方。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将州县大加合并。同时根据山川的自然形势,将全国分为十个道。唐初期的十道,只是一种地理区划名称,不设机构,不派官员,与地方行政无关。唐初十个道的名称和包括的范围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淮南道、江南道、山南道、陇右道、剑南道、岭南道。
陇右道为十道之一。因在陇山之右(西),故名。据《唐六典》卷3:辖境“东接秦州,西逾流沙,南连蜀及吐蕃,北界朔漠”。相当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及新疆东部地。
开元二十一年(733)置陇右道采访使,治所在鄯州(今青海乐都县)。《新唐书》记载“自禄山之乱,河右暨西平、武都、合川、怀道等郡皆没于吐蕃,宝应元年又陷秦、渭、洮、临,广德元年复陷河、兰、岷、廓,贞元三年陷安西、北廷,陇右州县尽矣。大中后,吐蕃微弱,秦、武二州浙复故地,置官守。五年,张义潮以瓜、沙、伊、肃、鄯、甘、河、西、兰、岷、廓十一州来归,而宣、懿德微,不暇疆理,惟名存有司而已。”乾元元年(758)废。但作为地理区划名称,直至五代时仍被沿用。
今天陇为甘肃的简称,陇右在很多情况下也指甘肃。
“陇右”最早约出现于汉末魏初,但溯其渊源,“陇右”一词则由陕甘界山的陇山(六盘山)而来。古人以西为右,故称陇山以西为陇右。古时也称陇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道(唐代开创了中国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唐初贞观年间,将全国划分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开元年间又将山南、江南各分东西,并增置京畿、都畿、黔中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下又设州。)、以东起陇山,西达沙洲(甘肃酒泉)的地域始设陇右道。其地域包括今甘肃、新疆大部分地区和青海湖以东地区。唐睿宗景云二年,以黄河为界东设陇右道,黄河以西地域设河西道。至此,“陇右”作为地域范围,就有了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陇右等同于“十道”时期的陇右道辖域,狭义的陇右指今甘肃省黄河以东、青海省青海湖以东至陇山的地区。陇山以东的平凉、庆阳二市,习称陇东,就其隶属关系和历史文化传统而言,与陇右地区颇多相似,故也属“陇右”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6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