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方向、有目标的学习成长就有快乐,教育教学最大的快乐就是为孩子们指引成长前行的路。
每个人自出生之日起就自带学习能力,是天生的学习“专家”。但是,每个人都不能自觉、自学成才。因为,人性是懒惰的,绝大多数人的学习成长都处于跟随、模仿的状态,也就是说人们学习成长的主流是跟随,人们更善于在有目标、有方向指引的环境下成长。那么,如何教育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快乐呢?
成长只为跃上更高的台阶
定方向
生活不能没有方向,没有方向的成长将不知向何方。每个人就如同一个点,站在那里360度都可以去,但只有正面对着的那条路我们看的最清晰、目标感最强,这就是成长的方向。方向犹如黑夜里为航船照亮的灯塔,教育就是为孩子们指引成长方向的灯塔,是每个人学习成长历程中的“北斗星”。
“北斗星”的职责就是当个人在黑夜迷失方向的时候为成长引路。俗话说:“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人不学无智,无智者愚人。”全世界新生命降生之时几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他们没有财富多寡的差别、没有信仰差别,无贫富、贵贱之分。但是,随着成长时光的变迁,社会生活中无论以多大的区域做对比,都不可避免的产生穷人和富人之分、贵人和贱人之差,还有愚人和贤人之别。造成这些差别的根本原,就在于孩子出生之后,老师【包括但不仅限于家长、老师和兄长】给予了他们不同的成长指引,老师的指引为孩子烙上了不同的性格、文明、习俗的印记,老师就是为孩子们指引人生航向的“北斗星”。
钢琴练习是非常痛苦的,朗朗小的时候同样萌生过不想再学下去的念头。为此,郎朗的母亲希望孩子开开心心就好,也不一定非要这么努力的练习钢琴。但是,朗朗的爸爸却说他现在是没有什么判断的能力,现在“狠心”要求他练习是为了将来少受苦。于是朗朗在父亲的监督下日复一日的坚持刻苦练琴,直到现在成为了世界顶级的钢琴家。周杰伦小的时候学钢琴也被妈妈逼迫的很惨,当周杰伦练琴的时候妈妈就拿着藤条站在他身后,只要他弹错了或者弹的不好就打他一下,于是周杰伦也就更加刻苦的练琴,一点都不敢懈怠、出差错。所以,现在的周杰伦弹钢琴弹得非常不错,并且成为乐坛上无以复加的“星星”。
养习惯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好规则是提升孩子学习成长效率的最佳途径。好规则促使孩子养成好的学习成长习惯,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好的习惯将成为孩子一生巨大的财富。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从小养成的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身,好运动、爱思考、善阅读、重实践等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且保持健康强健的体魄与热爱生活的成长乐趣。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俗话说:“滴水石穿”“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都是习惯与坚持的力量。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做个“好表帅”
正所谓:“正本清源,正人先正己。”孩子的优秀离不开父母的模范引导。标签与规则都是无形、无声而且带有僵化色彩的,最终的执行还离不开表帅,只有榜样与模仿的力量是无穷的。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绵羊领头的狼群还是绵羊,而狼领头的绵羊却如同狼群。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和唯一的终身导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长。人生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然而如何“养子成龙、育女成凤”,关键还在于家长和师长的表帅引领。爱迪生正是在其母亲的谆谆教导下才得以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
爱迪生8岁那年上学了。他不仅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才能,反而常常会使老师恩格尔深感不快。有一次上算术课,老师在讲解数学题,爱迪生突然向老师发问?“老师,2+2为什么等于4?”老师觉得爱迪生又笨又调皮,他反问道:“不等于4难道等于5?”爱迪生很想弄明白数字的奥秘,他想了又想,忍不住又问老师:“2+2为什么不可以等于5呢?”老师恩格尔大为恼火,他厉声训斥道:“爱迪生,你故意搞乱,给我滚出去!”爱迪生遭到责骂,委屈地奔出教室。
爱迪生回家后告诉妈妈:“妈妈,我想要知道加法的道理,可老师却骂我。”妈妈听了儿子的叙述很是生气,他找到学校:“恩格尔先生,你作为一个教师太不了解学生的心理。”恩格尔说:“我只管教书,不管什么学生的心理”。爱迪生母亲说:“你这样教孩子,孩子怎么学得会?”这位老师带着爱迪生到一位有名的医生那里,请他检查一下爱迪生的头脑,因为爱迪生的脑袋是扁的。这位医生检查后说:“里面的脑子坏了。”恩格尔告诉爱迪生母亲:“你的孩子又笨又调皮,不管我怎么教,他都学不会。我不愿意教这样的学生。”
结果,爱迪生离开了这所学校,由妈妈教他读书。爱迪生母亲曾经当过小学老师,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给儿子讲文学、历史,讲许许多多科学知识。当同龄的孩子还在读童话的时候,爱迪生已开始阅读《英国史》、《大英百科全书》等大部头著作。在母亲的辛勤栽培下,爱迪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他一边读书,一边在地窖里建起了一个小实验室。虽然家境贫寒,他没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接受系统的正规教育,12岁那年到火车上当了一名报童,但母亲已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科学的种子。经过长期刻苦钻研,他终于成为最著名的大发明家。他一生为人类贡献了一千多项发明。
快乐来自于既定成长目标被完成
如何落实快乐教育?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对生活充满信心与期待的综合性感觉,是对当前生活状态感到满意。快乐的感觉来源于对比,比如今天比昨天拥有更强的力量、今天获得了比昨天更可口的食物……这是个人自我纵向对比获得的快乐;我比****长的高一点儿、我的衣服比****新、我的能力比****强、我拥有更……这是每个人与社会横向对比获得的快乐感。快乐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看到成长进步的“足迹”、感知到自身与同伴的相对成长优势。
1、让孩子们看到成长进步清晰的脚印才能使他们“学而不厌”
脚印就是自己相对与同伴的成长排名、获得奖励次数的多寡、来自同伴的认同和赞誉,也就印证了“人多饭菜自然香”。激活孩子学习兴趣的办法就是给予他们找到学习路上的同伴儿,让同伴儿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让孩子在学习成长的“马拉松”之路上随时都能找到与自己同步的团队,有团队前进之路才不会掉队。因为,人类所进行的一切运动都属于相对运动,学习成长也不例外,学习进步是自己今天相对昨天的进步,成长、成才是相对同伴儿获得了更多来自社会的认同与赞誉。
《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学而不厌”意思是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然而在无论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还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真能做到“学而不厌”的人是极其稀少的。因为,学习并不像饮食和穿衣那般,能够即时见效、不能解决当下的温饱问题。同时,生活中人们因食物缺乏而感到饿、缺少了水会感到渴、缺少了休息会感到困,这些都是缺乏已经发生之后神经系统给予的反馈。知识同样如此,只有“书到用时方恨少”,对于童年期、生活被家长周全照顾的孩子很难感受到知识对生活的价值与意义。
孩子热爱学习的基础是有促进学习的环境和学习氛围、有来自外界的持续监督和促进、有能够即刻实践验证知识有效收益的机会,正是基于此现代学校应运而生。学校创造了专注学业的学习环境、学生之间相互“攀比”学业共同促进的学习氛围;提供了来自专业老师的授课监督,采取了考评测验、排名评优等一系列促学手段;学校提供了与社会对接参与实践检验知识的机会,学校与学校之间也会通过运动会、各种赛事综合检验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让孩子们有机会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查找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学习差距。学校是孩子们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小社会,它让孩子们能清晰看到自己成长进步的清晰脚印、看到自己与同伴之间的成长差距,运用孩子之间追求成长“相对优越感”的攀比心态,以不断促进孩子们释放学习潜能量、发掘新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学而不厌”的目的。
先后是个相对情况
2、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自身成长的“相对更好”
俗话说:“学而优则仕”,人类社会自文明诞生之日起,文化水平的高低就一直影响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高低。古有楚人“问鼎中原”,今有抱得名校证书便能获得更为优越的工作环境,放眼身边所有的社会性工作没有一个对适用者不要求“….学历”。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为标识孩子童年时代好、坏的标签;学历高低成为标志个人才学与能力的标志,这些都与童年是否专注于学习,是否被“精养”有关。
学习本质是追求某个特定环境中的相对更好,无论是目的性极强的升学考试,还是生活中的工作选择,无一例外都是选择相对更好。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在遇到了一头老虎,谁能够活下去,身体强壮的?个子高的?长的漂亮的?都不确定,唯一可确定的就是奔跑相对更快的那个人能够存活下来。”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教育孩子的成长活动依然遵循。且看高考录取制度,它并不是一个绝对值,而是根据当年学生整体考试评定的一个相对录取分值,并且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市所采用的录取分数线还不相同。这也就是说,无论过您学习好与不好,只要您是当年本地区【录取分区】考生中最优就好。
学习好坏是一个相对概率,人生的成长行为是社会性的,每个人都必定生活在一个公共的社会环境之中,这个环境受时代、地域、邻里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而人生的学习成长活动也是基于这个环境展开的。孩子的学习成长活动内容来自这个环境人们所具备的生活经验、认知自然世界的水平、制造工具改善生活的水平以及同龄人的学习能力,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人们对孩子学习好的期待是不相同的,比如有地区更加注重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社会实践、有些地区更加注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些地区更强调孩子们完成试卷的能力……
教学就是“因材施教”促成孩子学习成长的相对更好,是“优中育优”,学习成长活动需要有同伴、能与同伴儿比谁学得更快。为此教育活动从最初的父子相传、私塾,进化到今天的集中式教学。集中是教学最为核心的目的就是为孩子们在学习中相互较劲、攀比创造了条件,让孩子们能够在学习进步上与小伙伴儿“一较高下”。曾经,家庭之中有多个年龄相仿的兄妹时,兄妹之间能够开展学习竞赛【如今和姐姐比学习成绩的画面仍旧历历在目】。今天,后计划生育时代、城市化让同一个家庭兄妹之间的学习竞赛成为了过去式,孩子回到家中的学习变成了忍受孤独的过程。造成很多孩子厌倦学习、学习无目标、找不到学习的乐趣,进而迷恋上那个那个“千变万化”的虚拟电子游戏。所以,作为父母,要求孩子学习好就一定要在家庭之中与孩子做同学,和他们一起学习、开展学习竞赛,帮孩子们找回学习的乐趣。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认为:“没有任何一种个人的东西是与外界无关,仅仅从内部单纯地发展起来的,也没有任何一种东西是没有各种内部条件,仅仅从外界就投入发展过程的。”个人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都参与个人的发展,但个人的发展不是两者的机械相加,而是互为中介的相互作用过程。总之,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共同融合成就了个体的特殊性。人类是群居、社会性的动物,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之内,从家庭、社区到国家。成长就是通过模仿习得融入集体生活的技能,成为能够与同伴儿实现和谐分工、合作的人。每个人的成长活动都不是孤立的,学习成长是一群人的集体性活动,家庭之中父母与孩子做同学,共同学习成长就是生活中最快乐的成长活动。
学习是真正的智力型“马拉松”,从出生开始一直到终老时刻,每个人无时不刻都在奋力前行。有人说:“预测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就看与他关系最亲密六个人的平均值即可。”成长活动的本质就是追求相对更好,也就是有一个参照的最好,生活中我们能够知道做医学整容的多来自莆田、鞋都温州、小商品中心义乌、陶瓷中心佛山……人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此,想要引导孩子学习成长好,就需要帮助他们找到学习成长的同伴儿,这也是学校教学的最大价值所在,为孩子们创造了“人多力量大”的学习成长环境。孩子的成长教育活动中,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和被自己视为学习成长偶像的父母一同成长进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快乐的事情。所以,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吝啬陪伴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进步的学习时间,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导师。
赋予孩子成长自信
3、培养孩子的学习成长自信心
自信,是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活动而呈现出的心理特质,是面对问题时对自己进行积极、乐观的心理暗示,是遇事对自身能力做出充分分析后得出战胜困难的积极心理导向。它是对自我已具备能力和完成任务决心的充分肯定,自信心具有个体差异性,同时深受学习经验、生活阅历等综合成长行为影响。教导孩子成长必定经历给孩子示范,而后孩子学着做;告诉孩子做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动手做;放手孩子自主完成任务,也就是常说的由你跟我做——>我教你做——>我看你做——>你自己做。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自信心呢?
① 与孩子一起参与社会实践
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智慧与经验成果都源于生产、生活实践,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事物才具有传承与学习的价值。孩子的学习活动就是为了掌握使用社会生产、生活的工具的技巧,
人类社会生活是集体性的,每个人都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每个人都通过获得他人的帮助成长自己,同时又通过帮助他人获得更多人的帮助。教学活动教会孩子使用人际间交流的工具语言,认知、标记事物的工具数学,了解自然世界方法的生物学、物理学、地理学、化学…..教学活动就是给予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工具,这些工具并不像生活中饿了享受美食那样获得立刻的温饱反应,需要孩子们跟随家长和师长一起反复练习、反复实践。
人生的成长活动就是学习并传承人类社会的文明智慧成果,教学内容来自于人类的生活、生产实践,是人类总结劳动智慧成果的结晶。教学形式是家长或师长的“言传身教”,教学内容的载体是语言文字与书籍。语言文字与书籍是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所创造出的最重要的工具,它让人类之间的信息交流传递有了标准化的统一符号与特定的寓意,让人类文明成果跨时空、跨地域传播成为可能。语言文字和书籍的出现,让人类有了种族的差别,同时还第一次让人大踏步的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成为真正的高等级动物。俄国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与文明。世界上书籍有千万种,每一种都记录了人们对该领域的认知探索历程,如史书重点记录历史人物与重大历史事件;医学典籍主要记录药物功效、病因、病理以及医治方法;生物学汇集人类对自然生命的认知;物理学与天文学讲述人类观察自然、总结自然规律;心理学、教育学集中阐述人生成长活动与教学活动规律……不同类型的书籍蕴含了人类成长所必须的不同精神营养。书是人类成长进步的阶梯,为前行指明前行的方向,为成长储备能量。
② 给予孩子独自成长实践的机会
人是社会性的生命体,同时也是经验至上的动物,人们根据曾经的生产、生活经验预判并处理当前发生的事情。期望培养孩子的成长自信心,那就需要在孩子平日完成成长任务之时给予他们适当的激励,让他们生活中学会如何应对各种不同的生活挑战。所以,培养孩子的成长自信心就是要给予孩子自主完成成长任务,让孩子从完成一个个小目标中获得战胜困难的信心,让孩子从易到难适应自己解决成长任务,比如孩子学习语言是从认识单个字开始,逐步经历词语、短句,最后形成流利的交际能力;孩子学习走路从扶着物体直立起步,一小步、一小步发展到行走自如……
自信是通过不断实践积淀建立起来的,孩子的成长自信不会凭空而生,它是积极参与生活实践积淀的结晶,脚踏实地的参与社会生产分工劳作才能获得第一手的成长自信。
小马、松鼠、牛伯伯
《小马过河》: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哇,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麦子,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哇!
他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呢!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进这条河里淹死的!”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
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趟了过去。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获得真实的成长体验,比如孩子不可能躺在婴儿床上学会行走、不可能在陆地上学会游泳、不可能不通过模仿学会任何新技能、坐在实验室里始终无法了解植物的自然生长状态……自信源自于生活实践,源自于不间断的积淀,自信的力量如同滴水,只有不断的汇集才能成为溪流、大江、大海。
肯定孩子的成长进步
③ 借道表扬
赞扬人也是一项艺术活儿,同样的精神或物质表扬经过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人传递出去,其效果是不相同的。个人成长自信源于外界对成长行为的肯定,人生成长活动可如电子计算机分为输入与输出两项核心功能,输入是人生成长活动从外界获取资源,输出则是利用自生能力为社会建设做贡献。任何人的成长活动都是社会性的,从社会获取成长资源,产出又服务社会。因此,个人的成长成绩均由外界给予评定,学习成绩、社会公信力、个人名望、荣誉称号等等都源于社会,是社会给予个人成长情况给予的综合或单项社会贡献评价,这些被评价的称谓成为个人自信最核心的来源。也就是说个人成长自信并不是自封、自给自足的,他来自于社会并反馈到社会行为实践之中。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吸引力法则”会引导孩子向着人们所期待的方向前进,而周围人【主要是家长和师长】给予孩子的成长评定就如同阳光指引植物生长一样,会悄无声息的把孩子引导向设定的那个目标。比如家长夸赞孩子爱好运动,一方面家长就会愿意引导孩子去完成各项体育运动,同时孩子也会在被鼓励的情况下认真的模仿、练习;如果家长认定孩子学习积极、上进,就会乐意用自身的言行引导、鼓励孩子学习,被激励的孩子就会更加热爱学习,这就是虚拟游戏会时不时给予玩家升级、收益的基本原则。虚拟游戏给予您升级、收益的本质就是奖励您参与游戏的行为……那么,想要孩子拥有成长自信,同样不能缺少不间断的外部激励,特别是家长和师长生活中的言语激励。
生活中,人们总有爱照镜子的习惯,这其实是完成对自我形象认同,也就是通过镜子完成类似于外界对自身形象的认同。自信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需要用社会的“肯定”来施肥,需要用“鼓励”来浇灌。多数人认为因为自信,所以才敢大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其实不然,自信的人首先是获得了自我“照镜子”式的行为激励,大胆的展示自我;接下来就是不断的从少数人的肯定哪里获取力量、继续成长,最终成为自信满满、受人敬重的公众人物。因为,当您迈出展示自我的第一步时才开始信任自己,才值得被人肯定或赞誉,不管您在台上的展示是否成功,敢于站上舞台就是成功、就有人为您鼓掌。自信源于外界的掌声和肯定,成长为自信的人,一方面要善于挖掘自己的成长优势自我肯定;另一方面就是不断的上台展示、实践,听到掌声和意见。金子需要先亮出自己的色彩,才能被关注、成为万人敬仰的宝贝。
同时也积极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做的事情一次比一次好.成功的次数多了,自然对事情就胸有成竹,说话有底气,紧张的现象就不会发生频繁了。所以,是先敢于展示自己,才拥有自信。是金子总会发亮没错,但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蒙上灰尘的金子。如何擦拭掉自己身上的灰尘?这就看你是否敢于抹掉心中那份灰尘化身的自卑,是否敢于展示自己,然后自信地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借道表扬,对于家长而言就是对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须即时进行表扬,同时要做好借助老师、亲属、邻里以及孩子同伴儿之口予以肯定,借助外界对孩子成长的关怀,促使孩子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进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也就是利用孩子成长活动中的罗森塔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学活动就是播种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每个孩子都是一粒亟待成长发育的种子,将他们种植于知识的沃土之中,给予、激励他们获取成长养分的行为,他们就能长成参天大树、结出丰硕的果实。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何谓教育?我理解教是教对方(包括孩子和成人)感兴趣的方面。那就需要先了解对方的兴趣面,,比如邀请我解答的雅典娜的天空2,她对教育感兴趣,那就先教她什么是教育,帮她分析,理解教育的核心、理念,那她不可能不想听,如果我能解释清楚,她就不可能不开心从而快乐,,??,,找到兴趣点,顺势而为,是为教。。。育呢,分二方面。一是帮她成为她。是白杨就不能按照青松的未来培养,否则,一定会引发反弹,甚至是适得其反,,二是往“好的”方面引导,,合起来就是帮她成为她自己,并往阳光面引导。。。这样的教育方式在施行过程中没有对方不开心的,是为快乐教育。。。本人试过,效果还不错。
至于什么才是“好的”、“阳光”的方面、方向,就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了,,有兴趣的朋友倒是可以考虑关注一下“九五之道”。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7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