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请!草乌,可见《圣济总录》。为草乌头之处方名。草乌头,可参阅唐代著名医学家侯宁极的《药谱》。又名草乌。为毛莨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 Reichb.或华乌头A. chinense Paxt.等的块根。主产辽宁、江苏、浙江、四川、雲南、贵州等地。
〔识别特征〕多年生落叶攀援藤本,藤蔓可达数米。根茎肉质长圆锥形条状根。外皮黑褐色。有多数皱皮纹,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淡黄。边缘规则,饱满时可见一褐色层轮。藤圆柱形,每节生叶柄一个,约五公分长,三出复叶,掌状深裂,叶缘锯齿状,主脉明显,侧脉掌状。油绿色。花紫蓝色,蝶形总状花序,果实长卵形,黄绿色。
〔生长环境〕喜生于高寒山区。
〔药用部份〕全草。(秋季可采集,切片晒干炮制后备用)。
〔性味功能〕辛,热,有大毒。入肝、脾经。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消肿。
〔主治用法〕①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偏正头痛,脘腹冷痛,痃癖气块。煎服:用制草乌1.5~6克,煎煮须一小时以上。②治阴疽肿毒,瘰疠初起。生品研末调敷,皮肤破损处不宜用。内服过量或煎煮不当,易致中毒,出现唇舌,手足发麻,运动失灵,心律不整,甚至心脏及呼吸麻痹而死亡。孕妇忌服。反白芨、贝母、白蔹、半夏、栝楼、天花粉;畏犀角。北乌头和华乌头块根均含乌头碱、新乌头碱等生物碱。乌头碱对小鼠有镇痛作用。乌头生物总碱对兔、小鼠具有抗炎作用,可使狗心率减慢,心律紊乱,甚至室颤。草乌尚有麻醉作用。乌头碱虽然毒性颇大,但是乌头碱极易水解,水解后毒性大大减少,在炮制后总碱含量减少,毒性亦大大降低,但因炮制、煎煮时间的不同,其毒性差别很大。
乌头大体上可以分为川乌和草乌,并且二者在中医临床中都是被用作驱散风寒药来使用。由于二者无论在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上都十分的相近,一般都可以相论在一起。但是乌头的毒性过于强烈,所以不建议大家在生活中饮用,泡药酒外敷我是比较建议的。那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草乌的功效及用量用法。
草乌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其主要功效为祛风散寒,温经止痛。在临床中的主要应用为:
-
用于风寒湿痹。本品能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治疗寒湿头痛、身痛、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者,常与麻黄、白芍、黄芪等同用,如乌头汤。若治疗中风手足不仁、筋脉拘挛,常与乳香、没药、地龙等同用,如小活络丹,
-
用于诸寒疼痛、跌打损伤、麻醉止痛等。本品具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若用于治疗寒疝腹痛、手足厥冷,单用本品浓煎加蜂蜜服,即大乌头汤;治疗外伤淤痛,常与乳香、没药、三七等同用;取其麻醉止痛作用,可做手术麻醉用药,多与蟾酥、生南星、生半夏等同用,如外敷麻药方。
此外,草乌还可用于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损伤疼痛。
最后为大家介绍的是用法用量。煎服,3-9克。若做散剂或酒剂,应减为1-2克。入汤剂应先煎0.5-1小时,外用适量。一般制后用,生品内服宜慎。孕妇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不宜久服,生品只供外用。
爱中医,爱本草。大家在中药养生方面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可以关注我,并向我提问,我会第一时间为大家解答。
草乌是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
与川乌的区别是:它即有主根又有侧根,而且北乌头主要以野生为多。
主要产地是东北、华北的各个省份。
采收加工: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
性味归经:性热,味辛、苦。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主要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腹痛,局部麻醉(外用)。
川乌、草乌、附子都是毛茛科植物的根,都由于含有乌头碱成分,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均有明显的毒性。
研究发现内服乌头碱0.2毫克时即可引起中毒,致死量为2~5毫克。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眼花、口舌、四肢及全身发麻、畏寒。严重者出现躁动,瞳孔散大,视觉模糊,呼吸困难,手足抽搐,大小便失禁,体温及血压下降等。
制成中药饮片叫做制草乌,形态主要是不规则的圆形或者近三角形的片。表面黑褐色,有灰白色多角形形成层环及点状维管束,并有空隙,周边皱缩或弯曲。质脆,气微辛辣,稍有麻舌感。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8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