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冬捕,即查干湖冬季冰雪捕鱼(或称渔猎),是一种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习俗)。早在辽金时期,查干湖冬捕就享有盛名。虽然岁月更迭,查干湖冬捕的神奇、神秘与神圣依旧。查干湖冬捕奇观已被列入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查干湖冬捕是著名的吉林八景之一。
每年的12月底到第二年春节前,是查干湖冬捕的集中时节。因为地理气候的绝佳优势,吉林查干湖传统冬捕已流传千年,自辽代以来,历代辽国皇帝都到查干湖“巡幸”和“渔猎”,在此举行“头鱼宴”、“头鹅宴”。因着凿冰捕鱼的渔猎活动全由非机械动力完成,“查干湖冬捕”被誉为最后的渔猎部落创造的世界奇观。其“冰湖腾鱼”被命名为吉林八景之一,远近闻名。冬捕的渔民被称为“查干淖尔渔夫”。
为什么查干湖鱼能卖出天价?
一、营养成分及速冻保鲜
首先,查干湖鱼大规模捕捞每年只在冬季一季,这时正是鱼儿脂肪储存量达到最高值的时候。而鱼儿脂肪中含有的ɑ-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其衍生物DHA不仅可以改善儿童的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增强视力。还与衍生物EPA共同作用,具有降血脂、改善血液循环、阻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形成等功效,对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二、绿色有机食品
查干湖是吉林省最大的淡水湖,同时也是吉林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水域面积辽阔,生态环境良好,水质污染较少。地处北纬45度,一年四季温差较大,气候条件适宜鱼类缓慢成长,且休渔期长,成长条件好过饲养的速成鱼。同时,查干湖鱼场管理较为完善,虽是人工投放鱼苗,但并未投放饲料进行喂养,更没有投放肥料等化学物质。鱼儿们都是自食其力,以吹入湖中的草籽、水中自然生长的水草、小虫和浮游微生物等生物为食,属于野生放养鱼。
从这一点上来说,查干湖鱼确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优势,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人们对这种有机食品确实倍加青睐,不惜高价购买,希望吃得安心,也在情理之中。
三、人为因素
首先是人为控制捕捞期,使鱼的生长周期增长。大规模捕捞仅有每年冬季春节前后,并且捕捞时遵守心口相传的规定使用6寸以上的网眼,基本上都是5年生以上的重达2公斤以上的大鱼,这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捕鱼方式,可以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并尽量减少对自然及野生物种的破坏,但其结果是:产鱼量相对较少,导致市场供不应求,于是就出现了“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其次是营销策略好。查干湖鱼采用了多种营销方式,最为突出的是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依然沿用古老、具有文化特色且非常壮观的捕捞方式——冬捕,这种方式源自辽金时代,距今已有千年。再配以祭湖祭鱼的仪式,使之以文化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无论是否有意为之,其结果是引起了大家对古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将查干湖捕鱼打造成非常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大批媒体和游客。为查干湖鱼赋予了人文气息,使其不再是简单的食品。
历史渊源:
查干湖冬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一万年前,古老的查干淖尔人就在这里以渔猎为生。古代的蒙古族之所以称查干湖为圣水母亲湖,主要是他们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生于斯、长于斯,以湖为生,惜湖如命,爱湖如母,尤其是在寒冷漫长的冬季,他们更是依靠传统的捕鱼方式(查干湖冬捕)战胜严寒,维系生活,繁衍生息,世代传续。 据《辽史》等书籍记载,自辽圣宗开始到天祚帝,每年春节过后,都要携嫔妃群臣到查干湖进行“春捺钵”(春季的行宫),凿冰取鱼,逐鹰猎雁,举行“头鱼宴”、“头鹅宴”,大宴群臣和各部落使节,议政外交,春尽乃还。大金皇帝完颜阿骨打誓师伐辽,占领塔虎城和查干湖后,也在这里搞“春剌钵”,重蹈辽的覆辙。
成吉思汗西征时曾到过查干湖,在这里行祭湖大礼并把查干湖周边辽阔的科尔沁草原分封给其二弟哈萨尔。从此蒙古族世代生活在这里,并从初期的崇拜天地,崇拜水和鱼;不吃鱼,到捕鱼,吃鱼,进而一人或几人徒手抓鱼或用刀叉猎鱼到与汉族的大拉网捕鱼方式结合,形成了今天神秘、神奇、神圣的查干湖冬捕。
蒙古族历史上崇拜天地山川,素有祭天祭山祭水之俗。1211年,成吉思汗率蒙古铁骑征灭金国的塔虎城(新泰州)后,向前行军途中,在查干湖东岸山地,一眼望见烟波浩淼的查干湖,顿时心旷神怡,随将九翼大军立足青山头上,行九九礼,祭祀大水泊——查干湖。
查干湖历史上就是天然的渔猎之地,远在辽代就已开始。亮子、大网等渔业发祥最早,亮子远在乾隆年间,即已开始;大网则始于同治年间;野泡网直至近代开始出现,大约在1930年以后。
查干湖方圆几百里。在滴水成冰的冬季,湖面是平展的明冰,鱼是喜群居的,入网口选准了,有捕不完的鱼;入网口选错了,只是空荡的水。历经无数幸运与无数晦气,使心存“万物有灵”的蒙古族渔民产生多种信仰与禁忌。基于在生存历程中对发明工具的崇拜,冬捕时要搞个企盼吉祥和收获的祭祀捕鱼工具的仪式,因以网为代表,所以叫醒网。经过祭湖、醒网仪式的固定和流传,逐渐民俗化,形成了神奇的冬捕习俗,在查干湖世代传承。
建国后,查干湖成立了渔场,吸收了周边渔民,仍然沿用原始的捕鱼方法,传承着神奇的冬捕习俗,多时一冬常有百趟大网入湖,红网(丰网)时,有的一网竟打出40多万斤鲜鱼,使查干湖冬捕更为壮观。近年来,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性,查干湖的渔民每年捕鱼都控制在200万公斤以内。
2014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吉林查干湖冬捕名声大震,肥美的查干湖冬鱼也成了人们冬季餐桌优选的一道佳肴。
查干湖位于吉林省松原市,是我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查干湖冬捕始于辽金时期,是我国目前唯一保留的蒙古族最原始的捕鱼方式,以人工凿冰、布网,马拉绞盘等方式操作,查干湖冬捕奇观已被列入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当地都会举办渔猎文化节,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冬捕、品鱼。
元代以后,这里成为蒙古族游牧之地,蒙古族信奉喇嘛教,认为“万物有灵”,冬捕之前要用最高礼节祭祀湖神,感谢上苍赐予的食物,然后才开始冰下捕鱼,这个习俗也一直沿袭到今天。
查干湖湖面虽广,但并不深,平均深度只有5米,因此日照充足,水中生物较多,加上水质呈碱性,特别适合鱼类生长。湖内有鱼类五十多种,常见的的主要有胖头鱼、鲤鱼、鲫鱼、鲶鱼、草鱼、大银鱼等。 查干湖胖头鱼味道鲜美纯正,肉质细嫩,个大体肥,肥而不腻,主要特色就是酱炖。
查干湖头鱼,查干湖最有气质的鱼。头鱼是做成标本珍存,还是以哪种做法被吃掉,这是市民们茶余饭后最津津有味的话题。
往年查干湖冬捕“头鱼”拍卖价格(单位,万元)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8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