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思。闭上眼瞎想一通,似乎有些眉目。复又请教三四师友后,才敢前来作答。
古人有名、字,后来还有号。字,也称表字,指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名字。比如班固,名固字孟坚。固、坚同义。“孟”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即老大。他的弟弟班超排行第二(仲),故字仲升。
又如白居易,名居易字乐天,居易即平安、平易,容易安居,“乐天”与之意义相近。再比如岳飞,名飞字鹏举,所谓“鹏举”,就是高飞之意。
既然有了名,为何还要取字呢?
原因很简单,字的存在,就是为了抬高和推尊被称呼者。名,一般只有尊长可以直呼。以表字呼人,有抬高对方的意思,直呼其名,显得有些不恭敬。称人之字,便显得谦逊一些。
这就是为何古人表字中多君、公、子等字的原因了。因为君、公、子等字,最初都是敬称,君最初多指国君,公和子,为古代爵位(公侯伯子男),都是用来称呼尊贵之人。后来,随着贵族制度的衰亡,这些原本指称上层贵族的字眼,被知识阶层广泛使用。
子等词,自带敬意,无形中已提高了对方的地位。这是古人表字中多“子”字的第一大原因。
【对古人名字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翻下吉常宏先生编写的《古人名字解诂》。已经绝版,孔夫子等网站上卖得傻贵,可以下载电子版看看。】
第二点,“子”还是男子的美称。
“子”的这种意蕴,多半也来自爵位。中国古代的五爵,只授给男性,授予人数不多。从常理来看,相对公、侯、伯,“子”爵和“男”爵授予的人数要多一些。“子”逐渐生产生一种新的意蕴,即作为男子的美称。
古人字中常有“子”字,大概也是有这层意思在。
须强调的是,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人名表字中的“子”字之作用和内涵,可能有些不同。
早期的字,跟名相关度很大。后来,字逐渐脱离了名,不一定必然与“名”相关。战国时人屈平,名平字原,平、原意思相近。西汉中期的司马迁,名迁字子长;同时的苏武,名武字子卿,李陵,名陵字少卿,这三位的名与字之意相关性已经大大降低。这显示出“字”已经开始摆脱了“名”的局限,成为人们的另外一个独立的名字。
【民国11年首印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一书,也可翻看。】
不过,这种新现象,并未完全取代名、字相关的主流。比如大诗人李白字太白,他的名和字,都来源于其母生产时梦见太白金星之故;杜甫字子美,“甫”就是男子的美称,而“子美”可译作美子,即美男子。可见李、杜两人的名与字,均相关。
具体到题主所罗列的人物:
子路:名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子路”之“子”,似无实义,仅作为美称。
与“子路”类似,颜回(字子渊)、端木赐(字子贡)、曹丕(字子桓)、曹植(字子建)、曹彰(字子文)、鲁肃(子敬)、诸葛瑾(字子瑜)、苏轼(字子瞻)、苏辙(字子由)、谭伦(字子理)等人,表字中的“子”皆无实义,而多半是作为一种美称,作为搭配词存在的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名和字,意思相关。
至于卜商(字子夏)、华歆(字子鱼)等人,其名与字是何关系,答主暂未理清。
此外,孔子弟子中,似乎没有字“子由”的。苏轼弟弟苏辙,字子由。
而唐寅,本字伯虎。他出生在庚寅虎年,所以名寅,字伯虎。“伯”是老大的意思,就是他在兄弟中最大。后来,唐伯虎改字子畏,大概因为个人遭遇而改的吧。具体是敬畏老天,还是令人敬畏,还是人言可畏,有待考证。
“子”是最常用的汉字之一。正如描述中所说的那样,它也经常被用在名字和称谓中。比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等中的子,是一种敬称,大体相当于先生之意,但尊重的程度是要高于先生的。后世凡读书有点学问的人都可以称为先生,但古来能称“子”的人很少。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称为百家,被后世称为“子”的,大概也就二十来家。
后世能称为“子”的,也只有少数几个人,比如宋代朱熹称朱子,张载称张子,二程称程子。之后便很少了。
但这里的子,显然不是指诸子的子。而是在姓名中用了“子”字。姓名中用此字,虽与诸子的意义不同,但也有相关之处。子,指的是人,诸子是人们之中最杰出的代表。它代表了这些人有超越于普通人的眼光、智慧和学识。
“子”这个字,就是一个小孩子的形状。也就是儿子种子等等之意,它于生命相关联,与开始相关联。他的意义是生孕育和延续。
《说文解字》对“子”的解释是:“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入以为称。”这个解释与十二月中的子月(冬至所在的月)相关,以及一天中的子时相关。徐锴的解释是:“十一月夜半阳气所起,人称阳本其初,故以为称。”意思是说,“子是阳气初动的地方,也是时间开始的地方,人也是秉阳气而生,人生开始的时间点,也是子,所以,子就是代称人。”《律历志》说:“孳萌于子也。”孳是繁衍,萌是发芽生长。人的生长,也是从“子”开始的。简单的说,人都是从当儿子开始进入生命历程的。所以,子的意思,就很明白了,它就是一个人称代词。比如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因此,古人名字中的“子”字,是代词,代表的是自己。比如仲由,字子路。仲代表此人家中排行老二,(老大是伯或孟,正出为伯,庶出为孟)“由”是从那儿来,到哪儿去。名仲由,字为“子路”。其它的名字,大体也都是这种格式。苏轼,字子瞻。轼,是车前可以把着向远处看的横木,瞻是仰着头看。意思是统一的。描述中所举的例子,无一例外,都符合这一规律。
古代名字中带“子”的虽然很多,但也不是全部这样,只是一部分。取名,大体上有个文化规则,但也不是要求都取一样的字。用这个字多,是因为它最能表达名与字的文化联系。这与今天的人取名都有时代特点一样的。五六十年代叫国庆、卫东的比较多。八九十年代取四字名的比较多,二千年后叫子涵的比较多。这只是一种时代风尚的表现,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9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