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由来,蒙古族舞蹈的起源

中国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鄂温克族(两万七千人)和土族(二十四万人)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人的分支。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蒙古”等。

全世界蒙古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1271年蒙古大汗国改名为元国,或称“拖雷汗国”是为元帝国的正式开始,蒙古大汗忽必烈成为皇帝,蒙古人后尊称元世祖。在元国时,蒙古人实现了亚欧大陆历史上最大范围的统一,成为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和军事上最强大的国家,版图空前辽阔。蒙古人开创的元帝国创设了“行省”制度,从800年前一直用到现在,“省”的名称也用到了现在。现在的内蒙古、新疆、广西、云南、贵州等民族地区,都在自治区的管辖之下。把云南、四川、华北、东北广大地区纳入到蒙元帝国中央政府的有力管辖下,设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台湾,同时在云、贵、川、康等民族地区设土司制度,加强了蒙古大汗对边疆地区统辖。蒙古人建立的元帝国的统一,在世界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它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清帝国统一的政治局面,尤其是蒙古在元帝国实现了最大范围的统一,把吐蕃纳入版图。多民族统一的元帝国形成在世界历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清帝国时期漠南蒙古(内蒙古)、漠北蒙古大部(外蒙古)、漠西蒙古部分纳入清帝国版图。外蒙古喀尔喀受漠西蒙古准葛尔部进攻,外蒙三部落溃败,外蒙古哲布丹尊巴活佛(藏传佛教,与清王帝国信仰相同)归附清帝国,而不是投向沙皇俄国。他说“俄国不信佛教,衣服奇形怪状。满清帝国一片繁荣景象,又信佛教,有用不完的财宝,绫罗稠缎,依靠他们,生活一定愉快”。哲布丹尊巴活佛与玄晔私交实笃,外蒙最终主动归附清,清出钱出力,派精锐协防,1696年,葛尔丹在清军三路大军围剿下失败,次年葛尔丹兵败自杀。自此180多万平方公里的漠北纳入清帝国版图。漠西蒙古土尔扈特18世纪中期后冲破沙俄阻挠回归清。

世界上一半的蒙古人住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政策让蒙古人的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得到了发展,中国民族大家庭与其他民族共同繁荣,体现了开明的其他民族关系。

文献

13世纪初,蒙古人创制了自己的文字。此后,各种形式的历史、文学作品相继问世,有些一直流传至今。其中,历史著作以《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最为著名,被称为蒙古人的三大历史巨著。

《蒙古秘史》

又称《元朝秘史》、《元秘史》,蒙古语为《忙豁它纽察脱卜察安》,作者不详。约成书于13世纪中叶,具体年代有戊子(1228年)、庚子(1240年)、壬子(1252年)、甲子(1264年)之说尚无定论。是蒙古民族第一部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和文学巨著。全书共282节,有12卷和15卷两种分法。这部编年体史书。根据古代蒙古人民世代相传的口头故事,生动地记述了十二世纪以前发生在蒙古草原,包括成纪司汗【成吉思汗】先世的动人传说在内的种种事件,同时如实地叙述了当时蒙古社会政治、经济状况、阶级关系,以及成纪司汗【成吉思汗】的生平事迹,窝阔台时期的史实等。该书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了成纪司汗【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的伟大业绩,歌颂了新兴的蒙古汗国。是研究蒙古人早期历史、社会、风俗、语言文学的宝贵资料,一直深受中外学者的关注与重视。

《蒙古黄金史》

亦译称《蒙古黄金史纲》、《阿勒坦·托卜赤》。为别于无名氏的《黄金史纲》,俗称《大黄金史》。蒙古族编年史,蒙古族学者罗卜藏丹津著,成书于明末清初,是一部承上启下较为完整的古代蒙古史,书中记述了蒙古族从古代至明末清初的历史,书的前半部转录了《蒙古秘史》全书282节中的233节,补充了蒙古族兴起前后的一些历史和其他内容。后半部主要利用了无名氏的《黄金史纲》等书,对窝阔台之后至明末清初的蒙古史作了较为完备的记述和补充。由于作者笃信佛教,书中充满了浓厚的佛教色彩。但仍不失为研究蒙古史,特别是明代蒙古史的重要著作。

《蒙古源流》

原名《哈敦·温教苏努·额尔德尼·托卜赤》,蒙古编年史。清康熙元年(1662年)鄂尔多斯部蒙古族学者萨囊彻辰用蒙文著成,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喀尔喀亲王成兖扎布把家传手抄本进献清高宗,次年奉敕译成满文,后又由满文译成汉文,定名为《钦定蒙古源流》,简称《蒙古源流》。全书共分8卷,第一二卷叙述印度、西藏佛教概况,第三至第八卷按时代顺序和蒙古世系记述蒙古的历史。其内容广泛,从世界的形成、佛教的起源与传播,到蒙古族的起源、元明两代蒙古各汗的事迹等等均有涉猎,其中对达延汗和俺答汗的活动记述尤详。书中关于蒙古族的起源等内容虽有牵强附会之处,史事和纪年也有错乱,但仍是研究蒙古族历史、文学、宗教,特别是明清蒙古族历史的重要贡献。

史料

根据《史记》记载,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捏古斯和奇源(贬称乞颜)两个氏族,

他们被其他匈奴(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他们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公元8世纪,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得不迁徙,这时已分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迭儿勒勤蒙古”。《蒙古秘史》和《旧唐书》记载:苍狼和白鹿是蒙古人的祖先,他们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间。然后共同渡过腾汲思,在斡澜河源头、不儿罕山前开始繁衍生息,生下了包塔赤罕。这里所说的包【巴】塔赤罕就是蒙古人的始迁祖。其实,苍狼和白鹿在蒙古语中分别读为:包侕帖赤狼和豁埃马兰勒,只是汉译为苍狼和白鹿。

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的问题上,现代、当代多数学者认为蒙古人出自东胡一支。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

4世纪中叶,鲜卑人的一支,自号“契丹”,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带。居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称为“室韦”。室韦,始见于《魏书》,作失韦。室韦与契丹同出一源,以兴安岭为界,“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室韦”(《北史》卷94《室韦传》)。6世纪以后,室韦人分为南室韦、北室韦、包【钵】室韦、深末恒室韦、大室韦等5部,各部又分为若干分支。

推论

按语言学家从语系方面的推论,活动在蒙古地区的诸部分为蒙古语系和突厥语系两大部分。在突厥文史料中,称室韦为“达怛”(鞑靼)。公元732年在斡尔浑河右岸建立的《阙特勒碑》文中,记有三十姓达怛。三十姓达怛可能是紧邻突厥的一个强大的室韦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名称,突厥人用这一名字称呼所有的室韦部落。

后来,达怛又成为蒙古诸部的总称。因为“他们在远古的大部分时间内,就是大部分部落和地区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伟大、强盛和充分受尊敬”“由于(他们)极其伟大和受尊敬的地位,其他突厥部落,尽管种类和名称各不相同,也逐渐以他们的名字著称,全都被称为鞑靼”(拉施特《史集》卷1第1册)。由于蒙古部的强大,“达怛”一名逐渐又被“蒙古”所代替,成为室韦诸部的总称。文字记载蒙古之称谓,始见于《旧唐书》,称作“蒙兀室韦”,是大室韦的一个成员,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以南地区。

12世纪时,这部分人子孙繁衍,氏族支出,渐分布于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上源和肯特山以东一带,组成部落集团。其中较著名的有乞颜、札答兰、泰赤乌、洪【弘】吉剌,吴【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当时与他们同在蒙古高原上的有游牧在今贝加尔湖周围的塔塔儿部,住在贝加尔湖东岸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儿乞部,活动在贝加尔湖西区和叶尼塞河上源的斡亦剌部。这3部都使用蒙古语族语言。另外,还有三个信奉景教的突厥贵族统治的蒙古化的突厥部落,即占据回鹘汗庭故地周围的克烈部,其西的乃蛮部,和靠近阴山地区的汪古部。

这些部落按其生活方式和发展水平,大致分为“草原游牧民”与“森林狩猎民”两类。第一类包括久住原地过游牧生活的突厥诸部,和后来迁入接受突厥影响,完成向游牧生活过渡的蒙古诸部;第二类是留居森林地带,主要从事狩猎的诸部。

1206年,铁钼真【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的忽里勒台(大聚会)上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成纪司皇汗【成吉思合罕】,建立了大蒙古国。蒙古汗国的建立,对蒙古族的形成具有很大意义。从此,大漠地区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个部落而成的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凡是这个国家统辖的漠南、漠北地区,概称为蒙古地区,此地区各个部落的居民,统称为蒙古人。蒙古人这时从辽、金时期(916~1234)被统治的民族成为统治民族。

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从1219年到1260年,蒙古人三次西征,先后建立横跨欧亚的窝阔台、察合台、金帐【钦察】、伊利四大汗国。在西征的同时,又挥师南下。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历经70余年征战,击败了金国与南宋,建立元帝国。元帝国其疆域北至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东北至今黑龙江下游、跨外兴安岭、乌苏里江以东,接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西南包括云南、今缅甸北部、中部、东部;泰国北部、老挝、越南西北部,都纳入元帝国的行省建置。元帝国对确立现代亚欧版图的确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南下或西征,蒙古民众被征调各地,因此,蒙古人的分布散及全国。元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率领汉族独立,成立明王朝,元帝国退居漠北,力量退回蒙古草原。后期蒙古分为东西两部:东部蒙古游牧于漠北和漠南,其首领为元室后裔,被视为蒙古的正统;游牧于漠西的瓦剌部(即原斡亦喇部)被称为西蒙古,与东蒙古有姻亲关系。

15世纪,蒙古南北被达延汗重新统一,分东部蒙古为喀尔喀、兀良哈、鄂尔多斯、土默特、察哈尔、喀剌沁(永谢布)六部。明末清初。蒙古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以大漠为界,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三部分。漠南蒙古西部的俺答汗注意与明朝修好,发展贸易关系。俺达汗驻地库库和屯(今呼和浩特)修建城郭,商旅幅凑,成为漠南蒙古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帝国为了扫除后方的威胁,大举用兵,花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统一了蒙古各部,实施盟旗制度。加强了对蒙古人的统治,保证了蒙古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但清朝在蒙古地区实行“蒙禁”。

蒙古民族的起源,多数人认为是出自东胡,东胡是跟匈奴在同一时期的游牧民族。公元四世纪,游牧于兴安岭以西的一支鲜卑人,被称为“室韦”。而“蒙古”的称谓,最早见于百《旧唐书度》,此时,他们被称作“蒙兀室韦”,“蒙兀”,就是蒙古在历史文献中最早的记载。此时的蒙古,尚且属于庞大的室韦诸部中的一员。

蒙古族的由来,蒙古族舞蹈的起源图1

后唐书到了公元十二世纪,随着蒙兀室韦的发展,氏族和人数逐渐增多,他们分布于克鲁伦河、鄂嫩河、肯特山等地。到公元九世纪时,随着黠戛斯人的南下,回鹘人被迫西迁,蒙古族的先人们知趁虚而入,大举迁入漠北草原,并逐步发展壮大。蒙古族的先民逐步形成了几个庞大的部落,最著名的如乞颜部、札答兰部、泰赤乌部、兀良合部等,道还有游牧于贝尔加湖的塔塔尔部,位于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儿乞部等等部落。

蒙古族的由来,蒙古族舞蹈的起源图2

蒙古部落分布图公元12世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崛起,他逐步统一了蒙古诸部,并将位于今天东北、蒙古草原,乃至于部分西伯利亚回的游牧民族几乎全部征服。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忽里勒台大会上答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政权蒙古汗国。随着蒙古汗国的建立,它所占领的疆域被称为蒙古地区,而他麾下的游牧民族,也被统称为蒙古人,蒙古族彻底形成。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926.html

(0)
上一篇 5小时前
下一篇 4小时前

相关推荐

  • 红木的由来,一两万红木家具是真的红木吗

    红木家具的红木是指什么? 说到红木,我们先了解一下它的来历背景,15世纪,中国正值明朝时期,此时明朝国力强盛,明成祖派遣郑和出海,向世界彰显大明皇朝的威严与实力,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

    2天前
  • 曲阳的由来,保定曲阳石雕的传承意义在哪里呢

    感请。作为一名保定人对曲阳石雕有着深刻的敬意。下边我们谈一谈曲阳石雕的传承意义。 曲阳是我国著名的石刻之乡,最早的石雕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至今已由两千多年的历史。十几年前我国国务院…

    1天前
  • 全聚德由来,全聚德烤鸭为什么这么出名

    全聚德之所以一直能够火,不仅仅是得利于品牌的广告效应,更在于对内在细节的把控和坚持上。从烤鸭的烤制来说,有几个方面能清晰地反映出这一点: 1、烤制 全聚德烤鸭是以挂炉明火烤制。 一…

    10小时前
  • 鹿邑的由来,为何鹿邑的庙会一般都是拜老子的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为“太上老君”。 老子出生于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即今河南省鹿邑县。 鹿邑县…

    2天前
  • 绵竹由来,德阳绵竹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呢

    绵竹古为蜀山氏地,西周的时候为蚕丛国附庸。 (公元前201年)西汉高祖六年曾经设置绵竹县,属广汉郡。 三国的时候蜀分置阳泉县。 西晋的时候曾经废阳泉入绵竹。 晋太始二年的时候绵竹改…

    2天前
  • 饮为什么是食字旁

    在一般的宴席上,同样是上酒上汤还是上其它饮料,其顺序、作用、搭配等形式及内容,中国和西方有着较大的差异。 严格地说,中国人讲究的好像是食饮。因为一方面,中国人将食的位置看得很重、很…

    1天前
  • 白鲢鱼头怎么做好吃,白鲢鱼炒萝卜怎么做好吃

    【白鲢鱼头的回味无穷做法】~ 说到白鲢鱼头的做法我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画面就是我妈妈今年过年做的剁椒鱼头,我妈妈的厨艺真不是盖的,很少能在外面吃到过妈妈的味道。(这可能是心理作祟,~…

    1天前
  • 本命年要穿红色内衣裤吗

    #丁酉新春#生肖,或属相,是中国及东亚地区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的十二种动物,统称为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它们依次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

    用户投稿 1天前
  • 关于谷雨来历

    大家好我是一个文化爱好者,从事文化方便的工作,现在由我来讲讲谷雨的来历: 谷雨节气的由来 关于谷商的来历传说故事一 关于谷雨节的来历,据 《淮南子》 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

    1天前
  • 温州由来,温州江心寺古称的由来是怎样的呢

    江心屿, 踞于温州市区北面的瓯江中游之上,因风景绮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而跻身于中国四大名屿之一。而江心屿在我的故乡温州市区北面,且与我家隔江相望。远望,东西双塔拔地而起,江心寺…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