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从一开始就是皇家用于习字的启蒙文本,不仅是读物这么简单,它通常还要跟字帖一起搭配使用。
《千字文》的产生,现在资料都查得到,是梁武帝从府库中的王羲之字帖中选了一千多个字,然后让周兴嗣写成文。
首先,王羲之,号称“书圣”。所谓圣,基本上等于是正统的象征的意思,比如杜甫称诗圣,并不简单地说他诗写最好,而是意味着写格律诗以师法杜甫为正统;关羽号武圣,不是说他武功最好,而是他的忠义代表一种武人的正统精神。王羲之作为书法正统道统的地位,在梁武帝时期已经基本上是确定无疑的了,乃至于后来的欧阳询、虞世南都是沿着这一道统发展而来的,这个就不细说了。从一开始,千字文就有以学写王羲之的字为正统的书法正统启蒙意义在了。而后,几乎每一个书香门第世家大族,都会留下属于自己家族风格的千字文法帖,供自己家族的子弟学字。比如欧阳询、赵孟頫、文征明等。
其次,说说梁武帝,虽然这个皇帝以崇佛著称,但其实梁朝的文化是十分鼎盛的,可以说是整个南北朝时期的顶峰。无论是其太子萧统的昭明文选,还是庾信徐子陵这样连李白都折服的诗人,都是出自梁武帝统治时期。梁武帝对文化教育的推崇和建设的高度是很被低估的,而他选择从王羲之的字帖中出这样一个千字文来作为当时皇家教育子弟的文本,无意也是这一文化成就的丰碑之一。
再来说说周兴嗣。这一篇千字文的文章气韵实在是不得了,引经据典,囊括各种趣味知识,没有僵硬的道德说教,还讲究平仄押韵,不仅容易诵读,本身还是很美的文字。一千多个字还都不一样,这可谓是千古一文。一千多年来依旧无人能出其右。
最后要说说古人学千字文的方法,并不仅仅是把文章背下来这么简单,还要一个字一个字掰开了揉碎了地学,从字的本源、六体、演绎、延伸、用法等角度学,这个过程叫“训诂”,古代的“小学”实际上就是“训诂”,最后还得练习相应的书法帖。
今天我们把这个过程省略掉了,所以导致我们哪怕上到大学中文系,对于文字的那种熟悉感和合一感仍然是不够的。
我自己这几年也努力在重新开始进行这一过程的学习,并且把它们写成笔记,给自己家的娃上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今日头条”关注我“曲江家学”,搜索“曲江家学 千字文”读一读。
解答完毕,
一点个人愚见,权作抛砖引玉~
《千字文》是国学经典,虽然现在我们谈及国学,总觉得有时学起来太过于机械,单是背诵,刻板抽象,毫无生趣。但就《千字文》来说,其构思妙极,音韵谐美,上通之天文,下涵之地理,知识丰赡,又文采斐然,不可不读,不可不思,也不可不会。
《千字文》整篇,从天地玄黄开始,焉哉乎也结。短短千字,诉古人之宇宙观,世界观,遍谈神话历史,寻山川河流,讲生活百态,探治国安邦。
其智慧之一在于,谈人生处世,其道理通俗易懂,却又极其深刻。如“知过能改,得能莫忘”,到今日我们告诫人,也莫过于此。知道自己有过错,要改正,找到适合自己的事,不要轻易放弃。道理极简,几人能做到?
而谈之:“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不要谈论别人短处,也不要凭着自己的长处不思进取。做人诚实,度量要大。这些话过时与否,显然没关系。字字珠玑,发人深思,告诫幼儿,何其幸哉。
此类所举,枚不胜数。不单单是人生智慧,也有最本质的善恶观,最基础的生活知识。且阅读是没有什么障碍的,简单却富含智慧。
如开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古人呈一脉之思想,以天地开篇。天青色,地黄色,宇宙始于混沌时期。而日出月落,月盈月亏,星辰列于天空中。 此篇即是古人之宇宙观,世界观。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吕律调阳。这一段时间,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是几千年来在这片黄土地上不断演绎的历史和现实。而积累数年的闰余终成一闰年,用之六律六吕调之阴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谈完时节,马上点明云气上升成了雨水,夜里露水凝结成霜。而金沙江里多黄金,昆仑山里玉石藏。既有生活常识,又覆盖中国地理知识。不可谓不妙绝。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实 ,菜重芥姜。巨阙宝剑夜光珠,果之珍品李和奈,菜里最重要芥和姜。坨子是沙果。从地理知识,到宝剑明珠,果珍蔬菜,可谓之百科。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海水河水咸淡之分,鱼游水中,鸟飞天上。龙师即为伏羲氏,火帝乃为神龙氏。少昊用鸟命百官,三皇之一是人皇。从地理,生物知识,追溯中国古代历史及传说。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仓颉造字,嫘祖制衣,尧舜禹禅让。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商王成汤周武王姬发都安抚百姓,兴伐大业。贤能君王,当做朝堂,与大臣探治国之道,便可功绩昭彰。过渡于商周,并探讨治国之道。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体恤百姓,八族来归,普天之下方成一体。续谈治国之道。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凤凰竹林歌唱,小马草地欢食,君主恩泽,遍及四方。
所举甚长,谅无法包含整篇。个中道理一读便知,但知道不意味着会,会不意味着能做到。细读之后要深思,深思之后要力行,如此谓之读也行也。对儿童来说,须读,对成人来说须知,对圣人来说,须行。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yhtg/9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