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3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开园。
本次展陈文物一千二百余件,其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是我国目前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的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
刘贺印
经过近9年的考古发掘,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共出土珍贵文物一万余套。这次在资料收集中,我们就选出其中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物,供大家参考,希望能有助于您的参观体验。
其中第一项和第四项最为推荐。
金器
推荐一,金器。
从海昏侯墓中发现的金器主要分为四类,包括金饼、马蹄金、麟趾金和金板。
金饼,平面呈圆形,柿饼状,正面较为光滑,中部内凹并有铸造冷却时形成的龟裂纹,背面凹凸不平,边缘处呈现水波纹。
有单字戳记,刻“租重二未”。直径 63.36-62.03mm、最大厚度5.54mm,重251.024g
金饼上的印记与文字按加工工艺可分为三种,即戳记、刻划和錾刻。
戳记,即事先做好一定形状、图案的金属印章或模具,再利用黄金质软的特点,使用锤等工具敲打,使印文图形印在金饼表面。
刻划,指使用尖锐的工具,直接在金饼表面刻出需要的图案或文字。
錾刻,即用錾刀在金饼表面錾出图案或文字。
马蹄金,分大、小两种,形制相似,均呈马蹄状,中空,斜壁,前壁高,后壁低,使顶部呈一斜面,底部较为规整。顶部镶嵌有琉璃或玉石,近口沿处外围一周饰有金丝掐成的一组纹饰,其下为数周横向水波纹。
麟趾金,中空,斜壁,前壁高,后壁低,光面,底部呈椭圆形。顶部镶嵌琉璃或玉石,近
口沿处有金丝掐成的纹饰,后壁靠近纹饰一端有金丝攒成的花蕾状凸起。
金板,平面呈长方形,表面较为粗糙,浇铸而成,边缘有浇口。
金板
推荐二,竹简。
由于墓葬经历了盗掘、垮塌,同时受到鄱阳湖水位变化及光照、微生物等因素影响,竹简保存状况不佳,病害情况严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联合对开展了一系列现场及室内的发掘清理和保护工作。
竹简长时期埋藏于地下,原本成册收卷的面貌早已解体、散落,有的还出现了严重的变形、残碎和腐朽等病害。一般须将厚度仅1~2毫米的竹片揭开,并保持其现存状况的完整性,同时不损伤表面墨迹等信息,不扰乱层次和顺序,才能为册书的复原、文字内容的释读提供最大程度的保证。
为了更好地保存原始资料,剥离下来竹简在清洗脱色前,用红外扫描仪进行正反面扫描。同时,工作人员对干缩竹简开展了干缩润涨实验,经润涨后的竹简,外形尺寸基本达到干缩前的水平,微观形貌也未发生显著变化,字迹未发生脱落现象,而且从竹简上书写文字的笔画舒展性可以判断,复形效果良好。
推荐三,丝织物。
海昏侯墓新出一方编号为“第廿”的木楬记载了刘贺死后随葬丝织物的部分信息,经过对该木楬文字初读,可发现,刘贺墓中随葬有大量的“丸”(纨)类丝织物,产自齐三服官,或为昌邑王国带来之物。木楬所见“绢丸”非指黄色的纨,“绢”通“缣”,“绢丸”即“缣丸”,“绢(缣)丸上衣”则指的是由缣和纨两种丝织品制作而成的上衣。“縹丸”中“縹”在此指浅青色,即浅青色的纨。
海昏侯墓出土木楬
因地质灾害和盗墓行为的出现,暂时未公布丝织物实物的发现,但根据毗邻的长沙马王堆出土大量纺织物推测,刘贺墓随葬丝织物的数量与种类定相当可观。
推荐四,凤鸟纹装饰。
海昏侯墓出土的器具中不乏大量精美的装饰图案,其中凤鸟纹饰形象统一,华丽富贵,文化符号特色显著,它源于上古神话传说,又是现世生活的写照,既有自然纯朴的写实造型,又兼具夸张写意的浪漫情怀。其装饰语言反映了两汉时期世俗生活的质朴,和充满神奇、幻想的美学思想,体现了象生、俗用、符号的多重生活与精神价值。
凤鸟造型灵动传神,又富有生活气息,主要体现在装饰细节变化中。在海昏侯墓青铜错金银车马器当卢饰件上,镶嵌着一只优美的凤鸟装饰,身体造型繁复精美,形貌特征接近于真实的孔雀、野雉等鸟类,其头部翎毛如花冠般绚烂,尾部的彩羽像扇面一样舒展开来,凤鸟翅膀的装饰描绘显得轻盈柔和,凤鸟姿态顾盼环抱,似乎在长歌而鸿,栩栩如生。
在海昏侯墓漆耳杯的两旁,镶嵌着很多抽象的凤鸟,昂首、展翅、摆尾,这只凤鸟的装饰处理巧妙地表现了翩翩飞舞的凤鸟正在迎着北斗的方向飞翔,引导着墓主人踏上升天之路飞其所向往的仙界主题。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