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期,人类经历了2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德国成为了两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核心角色”,和欧洲主要国家——法国、英国、俄国(苏联),以及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轮番过招。
然而,一战和二战时期,德军的两线作战却差别较大——一战时期,德军坚持长达3年的两线作战。从1914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再到1918年一战结束,德军面对东线俄军和西线英法联军的进攻,整整打了4年的两线作战,直至1917年苏维埃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还能对苏维埃俄国展开“百日攻势”。
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军的两线作战只消耗了1年就撑不住了。1944年6月6日,盟军展开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6月22日,苏军发动白俄罗斯战役,苏军和盟军东西对进进攻德国本土,到了1945年5月8日,德国就投降了。
上图_ 二战德军进入法国巴黎
那么,为何一战,德军两线作战打了4年。到了二战,德军的两线作战打了1年就撑不住了呢?
第一,对手的差别。
一战时期,德国的对手是军力较弱的俄国,以及军力旗鼓相当的英国和法国。而美国直至1917年后才参加一战。但到了二战时期,德国的对手是军力整体超越德国的苏联、军事强国美国和海军强国英国,其对手比一战时期高出一个“数量级”。
对手实力的差别,往往决定了德国两线作战的“不同表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军的主要对手为英国、法国和俄国。
英国是欧洲传统的海军强国,陆军尚且可打,和德国陆军的实力半径八两。在日德兰海战中,英国海军和德国海军的对决没有明显分出胜负。
法国为欧洲传统的陆军强国,但德法两国的军力却旗鼓相当。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法军和德军损失都超过数十万人,但战况没有较大的进展。而且,如果没有索姆河战役的支持,法国的凡尔登防线可能被德军突破了。
上图_ 凡尔登战役旧照
俄国陆军兵力多,但俄军训练较差,战斗力不行。在东普鲁士战役中,德军就以25000人的微小伤亡,歼灭俄军25万人。
即便到了一战后期,德军战斗力有所衰弱的情况下,西线得到美国支援的英法联军仍然无法对德军取得致命一击,德军还能集中兵力展开反击。1918年3月到7月,德军在西线连续发动5次进攻,差点打到了法国首都巴黎。虽然德军连续的反击消耗了自己最后的有生力量,也没能歼灭英法联军主力,但至少证明,在一战后期,保持“普鲁士精神”韧劲的德军还是有相当强悍的战斗力。
上图_ 一战中,戴着防毒面具的德国炮兵
但到了二战时期,德国的对手就换了——美国、苏联和英国。
二战时期,德军注重机械化部队的建设,注重空军的建设。但德军却忽视了两大作战体系的建设——战略空军和航空母舰。而这两大体系,也是同盟国对德军形成的两大优势体系。
德国没有战略空军,而英美的轰炸机却对德国本土展开了长达多年的战略空袭,还有千机大轰炸。
德国没有航母,英国皇家海军就利用其有航母的优势,击沉了德国海军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再加上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参战,整个大西洋制海权掌握在盟军手中。
上图_ 二战时期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
德军东线的对手——苏联,更不是一战时期看起来强,实则军力虚弱的沙俄了。凭借强大的重工业体系和军民的意志力,苏军和德军在莫斯科死磕,在斯大林格勒打出转折点。到了二战后期,苏军可以在一场战役中很轻松地消灭数十万德军。
如果说一战时期,俄英法对德国还没能形成绝对的军力优势。但到了二战时期,苏美英就对德国形成绝对的军力优势。一旦盟军和苏军充分发挥其军力优势,对德军展开绝地反击,两线夹击德军,只要盟军和苏军不犯致命性错误,德军是很难找到反败为胜的机会。其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快速走向灭亡。
上图_ 千机大轰炸(二战期间的战略轰炸)一般指英美对德战略轰炸
第二,战略空袭的影响。
一战时期,不论是英国还是法国,都不具备战略空袭德国,摧毁德国战争潜力的能力,更没法组织对德国本土的“千机大轰炸”,使得德国本土的战时工业没有影响。
但到了二战时期,英美对德国本土多年的战略空袭,严重影响了德国的战争潜力,导致德军在1944年,面对英美盟军和苏军联合进攻的时候,已无力补充前线的损失。
上图_ 一战中的奥匈军队
第三,队友的配合。
德国能在一战时期打长达4年的两线作战,和德国的盟友——奥匈帝国的密切配合是完全分不开的。
但到了二战后期,英美盟军和苏军对德军展开两线夹攻的时候,德国的盟友——意大利早已投降盟军。德国以一国之力,同时对付英美盟军和苏军的进攻。其失败速度必然比一战时期,有队友奥匈帝国支援的速度更快了。
奥匈帝国拥有45万正规军,奥匈帝国配合德国打仗是相当卖力的。由于俄军兵力数量多,战争潜力较大。德军在稳住西线的情况下,就让奥军和德军在东线一起对付沙俄和塞尔维亚军队。
奥匈帝国军队打仗很卖力,1914年7月到冬季,奥匈帝国连续进攻塞尔维亚。就在奥军一部兵力进攻塞尔维亚的同时,奥军积极配合德军,于1914年8月进攻俄军。在8月下旬的作战中,奥军连续击败俄军。
上图_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到了1915年,奥军继续在东部战场取得胜利。奥军还和德军杀入塞尔维亚境内,占领首都贝尔格莱德。而俄军在东线的进攻也始终无法突破奥军的咯尔巴阡山防线。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就退出一战了。奥军和德军的配合作战一直在进行。1917年10月,德军和奥军一起对意大利军队展开进攻,卡波雷托战役给意军造成了近30万人的损失。
奥军和德军在东线配合默契,牵制着俄军的实力,还一度打入了塞尔维亚境内,给塞尔维亚毁灭性打击。这使得东线战场始终处于相对相持的状态,有了东线盟友奥匈帝国的支持,德国就不用把自己的大量主力部队投入到东线,德军在西线就能稳住阵脚。一战时期,德国的“英勇善战”离不开奥匈帝国的配合。
上图_ 二战:中东沙漠被俘的意大利士兵
但到了二战时期,德国的队友——意大利是“菜鸡”,意军进攻北非就被英军打得惨败,还是隆美尔去救场才挽回意大利军队的面子。
等到德军真正对抗盟军主力两线作战——1944年到来的时候,意大利已经倒向了盟国阵营,德国原先的东南欧盟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调转枪口对付德军,德军在1944年的两线作战是“孤家寡人”了。其失败速度肯定比一战时期快得多。一战,至少奥匈帝国这个盟友陪伴德国走到了最后。
上图_ 二战美国空军
第四,美国参战的差别。
一战时期,美国直至1917年才参战,其对欧洲盟国支援力度有限。二战时期,美国珍珠港事件后参战,由于美国执行“先欧后亚”的战略,美国不仅派出轰炸机打击德国,还在英国本土集结大量部队,准备反攻欧陆,和英军一起进攻西西里岛和意大利。美国还向苏联出口大批军用物资。
正是美国在欧洲长达数年空袭,进攻意大利的“前期铺垫作战”,为美国拿下德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美军英军等盟军和苏军一起东西对进,只用不到1年时间就灭亡了德国法西斯。
说得简单点,一战时期,美国的支援没能让协约国形成对德国的绝对优势。但二战时期,美国的支援让同盟国形成对德国的绝对优势。
作者:军事帅哥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英国 吉尔伯特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英国 李德哈特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