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财盗嫂”只是别人对陈平的诬陷而已,并没有证据。
陈平是经朋友魏无知的引荐,去见刘邦。当时刘邦也就是走走过场,他接见陈平等七位新来的投奔者,赏了一顿饭吃,准备打发他们回宿舍。可是陈平对汉王说:“臣到这儿来有事要说,这些话不能拖过今天。”这就是陈平的机智,今天要是不能脱颖而出,以后就没机会见到刘邦了。
这个机会,陈平抓住了。他争取到一次单独与刘邦交谈的机会,谈吐很有见地,便问他:“你以前在西楚时担任什么官职呢?”陈平回答说:“担任都尉。”于是拜陈平为都尉。
对此,资深将领们心里很不服气,认为陈平不过是西楚的一名逃兵,还没显露出什么才能,就被委以重任。于是包括周勃、灌婴在内的实力派将领纷纷告状说:“陈平虽然是个美男子,可是中看不中用。他以前在家中就与嫂子私通,后来在魏王手下做事,魏王也容不得他,便逃到西楚;在西楚,也没得到项羽的重用,便又跑到我们这儿来了。大王对他很尊重,授予他官职,让他督统护军。可是陈平这家伙私自收取诸将的贿赂,贿赂多的人给好处,贿赂少的人给小鞋穿,实在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请大王要详察。”
刘邦一听,召来推荐人魏无知,责备他怎么引荐了一个品行欠佳的人呢?魏无知的回答是:“我向大王举荐的是有才能的人,而大王说的却是品行的问题。试问大王就算得到像尾生、孝己这样品行为世人所称道的人,对时局可有半点用处?如今汉楚相争,我向大王举荐奇谋之士,只考虑举荐之人是否有奇谋妙策,能否对国家有利,至于是不是与嫂子私通,是不是收受钱财,那不是我所考虑的。”
请大家注意,魏无知在这里,既没有承认陈平有“贪财盗嫂”之恶行,也没有否认。他只是强调一点,我推荐的是人才,不是推荐好人。后世便有一种误解,认定陈平就是“贪财盗嫂”,这点我并不认同。
如果陈平真是无过的话,魏无知为什么不帮他洗白呢?大家想想就知,魏无知虽然与陈平是好朋友,但陈平是否真的做过那些事,他也没办法百分百肯定。要是他说陈平肯定没做过,这无疑让自己背上很大的风险。所以他采取一种很明智的做法,在刘邦强调陈平是有用的人才。
为什么我说“贪财盗嫂”的罪名是别人诬陷的呢?
首先说说盗嫂。
史书是有写到陈平的嫂子。陈平年轻时家中并不富裕,但是喜欢读书,父母亲比较早就去世了,与哥哥住在一起。哥哥觉得弟弟有文化,以后应该有出息,便让他安心读书,自己则种田维持家庭生计。陈平长大成人后,一表人才,相貌堂堂,是个美男子,但嫂嫂对陈平整天只读书不干活非常生气,曾经嘲讽他说:“有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哩。”这件事让陈平的哥哥知道后,一怒之下,把妻子给休了。
很明显,盗嫂是一种对陈平哥哥休妻的恶意猜测。古代人跟现代人一样八卦,你好好的怎么把老婆给休了,该不会是弟弟跟嫂嫂有一腿吧?“盗嫂”之说,史书已经把它排除了。
再说说贪财。
陈平有没有贪财,两个例子可以说明。
陈平先前曾投靠西楚霸王,但是作战不力,导致殷地失守。项羽非常愤怒,要把相关人员处死,陈平心里很害怕,便悄悄地逃跑了。临行前,他把项羽所赏赐的黄金与官印原封不动地交还,只随身佩带一把剑。他逃到黄河边上,搭了一艘船渡河,船夫见陈平穿着,像是有钱人,就动了坏主意,打算杀人劫财。聪明的陈平嗅出船上的不祥氛围,为了表示自己并没有财物,他非常机敏地脱去衣服,光着上身帮船夫划船,船夫这才确信这家伙果然是个穷光蛋,便消了杀人劫财的念头。
他在离开项羽时,黄金都不带走,这像是很贪财的人吗?
第二个例子。
陈平向刘邦建议,采用反间计,分化瓦解西楚内部阵营。刘邦便取四万斤黄金,任由陈平运作,丝毫不加干涉,甚至不过问陈平怎么花掉这些钱。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刘邦真的怀疑陈平是个贪财的人,就不会不过问四万黄金花到哪去了。他不过问,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相信陈平的品行。
所以,“贪财盗嫂”只是别人陷害陈平的说辞罢了,并不是真事。
周勃和灌婴靠着听闻传言向刘邦告状,他们的证据仅仅是陈平盗嫂的传闻,仅仅是捕风捉影的。所以“盗嫂”这个罪名是不成立的,那么陈平是否贪财呢?
陈平在投靠刘邦以后,被封了官职有了职权以后就收刮钱财。他的行为遭到其他人的举报,刘邦当面责问陈平,陈平反而是振振有词的为自个做辩护。
他对刘邦说,我陈平身无分文空着身子投靠汉王你,在没有钱的情况下工作是很难展开的,如果您认为我是对您有用的您就让我留下来为您效力,如果您认为我没有用,我愿意把这些产业全部奉还给汉王,辞职回家。陈平非常高逼格的诡辩最终还是获得了刘邦的宽恕理解。陈平是一个很厉害的谋士,这种谋士并不可多得。刘邦并不介意那九牛一毛的金子,陈平获得了刘邦的信任而被重用。
求关注点赞。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