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之后”称呼已历2000多年
“炎黄子孙”称呼的来历, 最早出自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国语.周语下》记载太子晋言:“……夫亡者岂无宠?皆黄、炎之后也。”说那些失去姓氏的人不是没有人爱, 他们也都是黄帝和炎帝的后人。三国时期史学家韦昭说:“鲧, 黄帝之后也;共工, 炎帝之后也”, “虞、夏俱黄帝、颛顼之后”, 由此可以认为“黄、炎之后”就是“炎黄子孙”称呼的萌芽了。
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黄帝姬姓, 号轩辕氏, 曾发明养蚕、舟车、指南针、兵器、衣裳、房屋、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医书《黄帝内经》即黄帝与岐伯、雷公等的医学专著。古代神话中, 黄帝为至高无上的中央之神、公正之神、文明之神。
炎帝, 相传远古少典娶有虫乔氏所生, 号烈山氏 (又作厉山氏) , 最流行的看法即神农氏。他是发明农业的代表人物, 曾经发明耒耕, 立集市而通财货。在中国神话中, 炎帝是太阳神、农业神、医药神。
“炎黄子孙”称呼出自于康有为
清末最早使用“炎黄子孙”用语的是康有为,光绪二十五年(1899)4月, 流亡加拿大的康有为在一次演讲中说:“我国皆黄帝子孙, 今各乡里, 实如同胞一家之亲无异。”上世纪80年代后期, “炎黄子孙”称呼已经普及了。
“炎黄子孙”称呼增强民族自豪感
把自己与炎帝、黄帝这样的中华始祖联系在一起, 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而辉煌的历史, 中国是有着举世瞩目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并由此生出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炎黄子孙”称呼增强同胞亲切感
“炎黄子孙”往往表达一种“血浓于水、同文同种”的手足同胞情,许许多多前人的话语中提及的“炎黄子孙”, 无不表达了浓烈的同胞之情, 但所谓“炎黄子孙”、“五千年血脉”更重要的是文脉。
“炎黄子孙”称呼增强文化归宿感
“炎黄子孙”称呼克服了地理和政治上的中华同胞的局限性, 是一种文化归宿感的寄托。“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同义语或代称, 广大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是文化归宿感的寄托。
“炎黄子孙”称呼增强历史沧桑感
“炎黄子孙”称呼与悠久的中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这正是“炎黄子孙”称呼历史沧桑感的体现。“炎黄子孙”称呼自战国时期萌芽直至今日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称,提起“炎黄子孙”人们都会想起中华民族的那些过往,这是历史沧桑感的反映。
“炎黄子孙”的称呼历史悠久,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 然而学界又有很多人对“炎黄子孙”的称呼能否代表“中华儿女”有所争论, 这一问题的争论主要是因“炎黄子孙”称呼既具有血缘性又有很强的文化性。这里只就“炎黄子孙”称呼的文化内涵而非血缘性进行探讨。
(图片来自网络)
中华民族之所以自称为“炎黄子孙”,源自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两位上古帝王~炎帝、黄帝。
黄帝是中国古史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全族的始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炎帝是中国传说中部落联盟首领。
据传说,上古帝王少典氏娶有蚧(蟜)氏,生黄帝、炎帝,二人是亲兄弟。一说黄帝“姓公孙,名曰轩辕”,其国号“有熊”;炎帝即神农氏,教民农业生产,奉为农神。
上古时期,黄帝居姬水流域(即东起渭水西迄湟水之间的今陕甘青地境的古齐家文化区域);炎帝居姜水流域(即岐水,在今陕西省岐山、武功附近注入渭水)。故黄帝为姬姓,是姬姓部落首领,形成较为先进的黄帝族;炎帝为姜姓,是姜姓部落首领。
黄帝族与炎帝族世代互通婚姻。后来,黄帝族与炎帝族相继自西北高原一带向东迁徙,分别进至今山西、河北与河南、山东一带发展,他们之间有联合有斗争。
5000多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居住着许多民族部落,他们为争夺有限的资源而经常发生争战。
东方九黎族首领蚩尤,据说为主兵之神,能呼风唤雨,制作大雾,威震天下。蚩尤兴师争夺炎帝的领地,炎帝难以抵抗,遂请来了与自己同族的黄帝部落助战。炎黄两部联手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今河北涿鹿县南)之野,打败了蚩尤。
黄帝战胜了蚩尤,便欲一鼓作气趁机统一中原地区。但是,炎帝不肯放弃中原这块宝地,为了争当中原的主人,炎帝遂与黄帝兵戎相见,逐鹿中原了。
双方在阪泉(今涿鹿县东南)之野展开大战,炎帝部落战败。接着,黄帝又征服了许多小部落,统一了中原。其后,姬姓部落与姜姓部落合作,结成强大的炎黄部落联盟,炎、黄遂被认为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姬姓,是先秦华夏族的直接祖先,故中华民族称“炎黄子孙”。
《世本》及《大戴礼记》的《帝系》将各族的宗神和祖先编排成黄帝一系的分支,构成了完整的血缘世系。从此,人们总把黄帝与炎帝并举,来表示华夏族从炎、黄开始已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炎帝、黄帝并非一个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历史时代的化身。当时处于原始社会瓦解和阶级社会形成时期,社会经济与文化迅速发展,部落战争与民族融合频仍。炎黄部落的进一步融合使其名声更为显赫,随着历史的发展,炎帝、黄帝便人格化成为传说中的华夏族的首领,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
图片皆选自网络。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