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字奉孝,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谋士之一,极受看重。史书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则视为自己的“奇佐”。
郭嘉以《十胜十败》疏展露头角,奠定了自己在曹操阵营的重要地位。
诸侯联合讨伐董卓基本结束后,曹操与袁绍因定都分歧分道扬镳,袁绍专心投入对北方公孙瓒的作战,曹操则廓清徐州,讨伐袁术,两人分别统一河北河南,正面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面对拥有“四世三公”背景的实力彪悍许多的庞大势力,曹操一筹莫展,拿不定主意是否与袁绍拉下脸开撕,而观“袁绍与操书,辞语骄慢。”对袁绍确是不想再忍了,连资治通鉴评价这个阶段的曹袁动态都说:“操惧”,而操的确是惧啊。此时入幕不久而深得信任的大谋士郭嘉发动了,面对曹操的狐疑与不自信,郭嘉开了一副猛药,谓操曰:公有十胜,绍有十败,无妨,尽管来!
十胜十败论中,可以看出郭嘉对曹操、袁绍二人的个人特点、领导能力和方式,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舆情特征和走向等等因素都做了系统的调查和总结分析和阐述。而其中不少论断,即使放在今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实可能无论曹操问不问,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早就是成竹在胸了。郭嘉没有说谎,也并非谄媚,他只是在最合适的时机最合适的境遇说出来最合适的话,取得最合适的效果而已。事情远远不止于此,这番陈词,除了让困惑于眼前形势的曹操彻底放下顾虑、打开心结,也是对此后战略主张的铺陈:“绍方北击公孙瓒,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不先取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太祖曰:“然。”
三年后,官渡之战,袁绍力量瓦解消散。袁尚袁熙逃窜乌桓,曹操担心后方不安,拿不定主义是否追击,郭嘉又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认为即使刘备意图袭击空虚的许昌,他依附的刘表也必然害怕刘备势力做大而阻止他。
又详细分析了乌桓之战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促使曹操坚定了决心。
不出所料,在一场颇被后世称道的“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乌桓战役后,曹操又一举拿下辽东的公孙康,从此北方彻底为曹操平定,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而力主促成这场战役的大谋士郭嘉,却因为水土不服而病倒,加之强行随军急行远征,最后不治身亡,一命呜呼。
郭嘉死的地方,就在我的家乡,如今的雄安新区所属的容城县,当时为后汉建制涿郡的易城(易最早的所在并不是现在的河北易县,而是距离易县60公里远的白洋淀北缘,最初为燕桓侯迁置燕国副都为易京,后世屡曾沿用)。
当时此地地势低洼,积水成泽,人烟稀少,郭嘉在这里病体更加沉重,应该也与这样的环境有关系。
总之郭嘉的死,为曹操带来了不小的损失,甚至“三国演义”有桥段:在华容道逃出生天后,曹操先是大笑,继之放声大哭,对群文武说,如果有郭奉孝在,我孟德何至于此!
1.三国志里二荀和贾诩并为一传,而郭嘉则和程昱等人在另一传,所以在曹魏的历史地位上,他和前面3位不是等量齐观的。当然,部分原因也有因为他38岁就英年早逝。
2.演义里郭嘉的一些戏份是罗贯中将别人的戏份(通常是荀攸的)写给他,所以光看演义你会有诸葛亮出山前郭嘉是最强军师的错觉,相比之下荀攸就好普通。例如,水淹下邳擒吕布,演义说是荀彧和郭嘉提出的,事实上当时荀彧一直在镇守大后方,没有随军。三国志怎么写呢,先说曹操自己感觉围城日久,攻之不下,想班师回朝,以后再找吕布算账。这时候荀攸跳出来说不行啊,要坚持啊主公。然后郭嘉附议“我也是这么想的”。于是曹操被劝住了,至于后来谁想出往城里灌水的高招,三国志没写,可能是曹操自己想出来的。
3. 郭嘉比同期的荀攸强吗?额。。我觉得没有可比性。乍一看两人是谋士,但事实上,荀攸的职位中军师是有兵权的,地位相当于刘备阵营的军师中郎将(诸葛和庞统),可以理解成副参谋长。而郭嘉的职位是军师祭酒,这个职位是曹营才有的,等于谋士团首席,但没有兵权。荀攸一般在曹操的军事会议上“献策“(出方案怎么打),曹操可能会咨询郭嘉的意见(该不该打)。这也是为何郭嘉被人诟病,老是“附议”,但是他的确有独一不二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从这点,火凤燎原漫画中“决策之王”的美誉是比较贴切的。郭祭酒可谓赌神,每次买大买小都能买对,还气势如虹的拉着你一起下注。这感觉就好像你玩三国游戏每次出一个任务提议,郭嘉的对话框就会出现说这事情成功率有多高,如果你一意孤行不想听这个AI的建议,他突然跳出来说要和你舌战,然后你悲催发现这个人设里的“口才”技能封顶,每次都辨不过他。。。
4.根据前一点,我们也要了解到曹操当年的地盘其实是四面楚歌,东有吕布袁术,南有刘表张绣,北有比他强N倍的袁绍(当然早期还是好哥们),加上零散的诸侯。在这种局面下,虽然他有二荀帮忙分管内外事务,但他更需要一个亦师亦友的战略大师来帮他分担压力,时不时打打鸡血喂喂鸡汤。郭嘉从征10年,非常好的扮演了这个贴心小棉袄的角色,为曹操扫平北方立下不少功劳。当然,他最后的辽东远征那块其实真有点勉强。。
5. 郭嘉还有几个比较讨人喜欢的地方:一是他为人放浪不羁,比起低调刻板的荀攸,自然更有观众缘。二来他10年都是做纯粹的谋略工作,没有太多政治家族背景,也没有听说为谋权利的破事。所以我觉得他英年早逝其实挺好的结局,在人生最巅峰时候落幕。想想如果他要是长命百岁,搞不好后期站错队落得杨修或荀彧的下场,或是像刘晔一样被冷落。还有,虽然他是颍川士族一部分,但他的家族远不是荀钟陈三大家的级别,加上他的性格问题,在荀彧死后,新一代颍川代表陈群(荀彧女婿,常看不惯郭嘉的作风)一定会排挤他。当然,凭着郭嘉的卓越远见,我们想想他应该可以逢凶化吉,然后归隐不出,就如他20岁那年他预料天下将有动乱,闭门在家赋闲6年,只是这次他等不到请他出山的人啦。
话说回来,同时代也有另一名天才,也是20岁不出仕,整天在家耕田读书,一待就是7年。可惜郭嘉和他并无在历史舞台上交手过。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