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请!玄奘为何西行,他一路都经历了些什么,他又如何到达天竺?
唐僧从唐朝的国都长安出发,途经河西走廊,从中亚新疆一路向西,到达了西面大雪山之后一路向南,最终到达了天竺。这段历史被吴承恩先生演绎成了西游记,路途当中唐僧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成就了不朽的历史故事和王朝传奇。但许多历史学者提出疑问,在当时没有人可以完整地绘制出整个亚欧大陆板块的地图,所有去到西南方向的通道都不完整,途中要经过雪山沼泽和生死未卜的丛林,那么唐僧团队是如何到达的天竺呢?
一、前人的足迹是西行的最初保障
唐僧去到天竺,靠的并不是西游记上他三个弟子所拥有的广大神通。靠的是前人所给予的经验和他自己一路的探索。在玄奘出世天竺之前,张骞就已经在西域地区有不同程度的探索,他多次去往西边寻求外交上的联络,他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少数民族建立了友好的往来,所以仅仅对于中亚和新疆地区的地形地貌和去往方向,从汉朝时,中原王朝就已经非常清晰了。至少从长安城出发向西经过河西走廊进入新疆。这条路线已经非常的成熟。
二、在佛法中探索,最终决定西行
在公元618年,也就是唐高祖武德元年,由于中原地区政治陷入混乱,战争频繁的发生,所以玄奘只能和自己的同门兄弟一起去到西南天府之国寻求一片净土,他们在四川地区寻找佛教的大师学习。在619年,玄奘在成都地区学到了许多新的佛教文化知识,他也充分了解到了《摄论》的核心意义,所以在成都的这段时间,玄奘对佛教文化有了更加深层次的认识。四五年间,他寻找到许多当地有名气的老师,和老师交换了思想,然后学到了新的内容。
在公元626年,印度天竺国的僧人到长安拜访出使玄奘,得到这条消息之后,他便积极的和印度的僧人进行交流,交流之后他感悟颇深。也正是这个契机,玄奘有了向西探索寻求更加深层次佛经奥义的想法,他愿意历尽千辛万苦,无论生死,前去寻求佛法探得佛教的真经,因为印度天竺佛僧,让他认识到佛教文化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佛教经典在天竺,而非在中原。
对佛教文化无比痴迷的虔诚信徒玄奘,在公元627年,向唐太宗提出想要和自己的朋友一同前去天竺国,寻求更深层次佛法的计划,但是唐太宗没有同意玄奘以官方团队去天竺拜访出使。唐太宗没有同意意味着唐王朝无法以官方的角度给予玄奘太多的支持,所以他下定决心,要以个人的身份私自出访天竺国,这才有了一段波涛汹涌跌宕起伏的历史,这段历史记录了玄奘初始近5万里路程的经历,在当时,26岁的他便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行的道路。这段历史也被后世的吴承恩演绎成为了一部传世佳作——西游记。
三、跌跌撞撞的西行探索之路
玄奘从长安出发,经过兰州之后到达了凉州,他不能够在此地有太多的停歇,因为大漠的气候十分的复杂和恶劣,一旦停止了脚步便很有可能葬送于荒漠之中,所以他在瓜州地区一路向西,经过玉门关离开了中原王朝,翻过了诸多山峰,踏过了许多河流,到达了中亚地区的哈密,在新疆地区受到了当地少数民族君王的接见,少数民族给予了他优厚的待遇,然后他又从新疆库车地区不断向南,最终到达了葱岭西,然后再从阿富汗一路向南,翻越了大雪山,到达巴基斯坦。从巴基斯坦进入克什米尔到达天竺。这段路程总计13,800里。
到达了克什米尔的弥罗国之后,玄奘在当地不断的拜访和巡游,找到不同国度的佛教根源,寻求佛教的奥义,他一边学习,一边向深层次的印度探索。他在寻求佛教文化的同时,又拜访了当地佛教的历史古迹,这一路他受益匪浅,不仅仅有了阅历,也有了新的佛教见识。
玄奘从公元628年初始,在公元641年,与当地的戒日王见面,然后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和交流。
玄奘在当地举行了佛法的辩论和佛教的各种仪式,在一切完成之后,他回到中原唐王朝,十几年的历程,锻造了一个不朽的佛教传奇,玄奘对中原佛教文化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对此,你怎么看?
是有这个人的,不过与西游记中写的不一样。一般称为玄奘。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yī)”,“玄奘”是其法名,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ranqigaiguan.com/lsjm/412.html